时空对话,窑居新生——陕州地坑院再生计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0 09:50

浏览量

2329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71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项目名称:时空对话,窑居新生——陕州地坑院再生计划
设计时间:2025-03-10
项目地点:河南陕州上康庄

现状与前期分析

河南地坑院作为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居住智慧,但其废弃问题凸显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镇化加速导致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无力维护,村庄“空心化”加剧。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陕州区8个村落被列为文保单位。地坑院的保护不仅是建筑存续,更是对农耕文明基因的传承。

设计说明

"时空对话,窑居新生——陕州地坑院再生计划"以创新性改造策略,对河南陕州区上康庄废弃七十载的地坑院群落实施活化再生。该项目通过时空叠合的设计语言,在完整保留黄土窑洞聚落肌理的同时,植入现代建筑基因,构建起地上地下三维联动的文化体验矩阵,探索传统生土建筑活态传承的当代范式。 空间重构以"四维叙事"展开:依托该地原始地形优势,通过形状切割连接,将各部分功能区串联。地下7米深的历史展览区采用增强现实导览系统,通过地坑纵剖面展示层积着仰韶文化片、汉代的夯土断面;民俗体验区保留原生态窑面夯土肌理,设置非遗传承工坊与沉浸式演艺空间,利用地坑院特有的声学特性打造环绕立体声场;地上新建的廊桥串联起儿童活动、特色民宿区,通过地下风道与天井形成自然空气循环。 生态智慧贯穿改造全程,将传统天井开口扩大,采光系数提升,形成会呼吸的光庭;地下空间设置三组导风井,窑顶生态缓冲区栽植耐旱灌木群落,搭配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微气候调节。 该项目创造性地将废弃地坑院转化为集遗产保护、文化体验、生态旅居于一体的活化样本,通过新旧材料的对话、传统技艺与智能科技的融合,让沉睡的黄土窑洞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为传统民居可持续利用开辟出创新路径。

技术支持与设计理念

主要以空间生产理论和乡村文化空间理论为理论支持,空间生产不仅是物质空间的生产,也是社会关系的生产。人们日常的空间活动,如建造地坑院、生产、居住、出行等,是对空间的感知与使用,塑造并反映了社会关系。设想的空间,是科学家、规划师、城市管理者等主导性社会群体对空间的构想、设计和规划,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居住的空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空间产生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想象,尽管可能不符合现代规划标准,但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

彩平方案与设计策略

从入口处服务站开始,主要以历史展览区、民俗体验区、特色民宿区及活力生态区四部分展开空间重构。

爆炸图及效果图表现

设计感悟

以创新性改造策略,对河南陕州区上康庄废弃七十载的地坑院群落实施活化再生。该项目通过时空叠合的设计语言,在完整保留黄土窑洞聚落肌理的同时,植入现代建筑基因,构建起地上地下三维联动的文化体验矩阵,为传统民居可持续利用开辟出创新路径。

设计亮点

将废弃地坑院转化为集遗产保护、文化体验、生态旅居于一体的活化样本,通过新旧材料的对话、传统技艺与智能科技的融合,让沉睡的黄土窑洞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