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相随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00
主创姓名:徐歆瑶
设计成员:方艺静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空间设计 - 文教空间
项目名称:形影相随
院校名称: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指导老师:杨弃、张靖
设计时间:2024-12-28
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项目规模:2000 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空间设计-文教空间
项目鸟瞰图和前期分析
该项目采取了中式传统画卷的方式呈现,从城市化和商业化角度看,影园的地理位置极佳,这里紧挨苏州古城,距离繁忙的苏州火车站只有5公里。就像是城市里的一座“孤岛”,影园被一群现代气息的摩登大厦围在中间,一起构建了极具震撼力的“冲突美学”。
设计说明
《形影相随》是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下的苏州私家园林更新设计,该方案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古镇旁的一座废弃私家园林——“影园”。在苏州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影园的传统风貌正逐步蜕化,沦为“孤岛”和“盆景”。方案通过修缮旧影园和新建建筑“影溪榭”的方式,以苏州古典园林元素提取、新型功能纳入的设计手法进行方案设计。
旧影园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部分建筑和景观已破败。我们对园内建筑进行全面勘查,按照 “修旧如旧” 原则,更换腐朽的木构件,修复破损的墙体和屋顶。对园内水系进行清淤整治,恢复其流畅性与清澈度,重现 “小桥流水人家” 的江南水乡意境。同时,重新梳理植物配置,保留原有古树名木,补充具有苏州特色的花卉植物,如桂花、梅花、荷花等,营造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
“影溪榭” 选址于旧影园旁,与原有园林相互呼应。在设计上,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如玻璃、钢材与木质材料结合,打造出通透轻盈的建筑外观。建筑形态借鉴传统园林中榭的形式,临水而建,设有观景平台,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园林水景。内部空间灵活划分,可作为多功能活动空间使用。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期望在城市生命体理念下,以古今对话的方式,将苏州私家园林更新为兼具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使其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与生态亮点。
项目场地现状和设计思路、目标
平静被打破,影园被列入当地拆迁清单。当地不少文保人士认为,影园作为民间自建园林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保留。对此,苏州当地充分尊重并积极回应了民间呼声,进行了慎重考量,对影园的拆除计划已暂停。所以,我们从多目标入手,提出修缮旧影园和新建建筑“影溪榭”方案,让园林重焕生机,既传承文化,又满足现代需求,实现了园林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项目平面图和策略分析
对影园修缮后的空间和新建影溪榭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和图解
项目效果图
秉持城市生命体理念,我们旨在让园林重焕生机,成为城市中富有活力与文化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元素的提取,保留园林的灵魂与韵味,同时纳入新型功能,使其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闲、文化交流等多元需求,实现园林在新时代的自我更新与成长,如同城市生命体般不断进化。
设计感悟
该项目创新性地将城市生命体理念融入其中,在修缮旧影园时遵循 “修旧如旧”,保留了历史韵味。新建 “影溪榭” 与旧园呼应,现代材料与传统形式结合。通过古典元素提取与新型功能纳入,让园林重焕生机,既传承文化,又满足现代需求,实现了园林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设计亮点
创新理念引领:引入城市生命体理念,突破传统园林更新局限,强调园林与城市共生共荣,赋予园林在新时代持续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为园林转型提供全新思路。
多元功能融合:紧密贴合现代城市居民生活需求,融入文化展示区、休闲茶室、户外课堂等功能空间。文化展示区传播地域文化,休闲茶室提供休闲交流场所,户外课堂开展教育活动,让园林从单一观赏走向多元体验,拓展园林功能边界。
新旧建筑和谐共生:修缮旧影园遵循 “修旧如旧”,还原古朴风貌;新建 “影溪榭” 选址巧妙,与旧园呼应。建筑采用现代材料打造通透外观,借鉴传统榭的形式临水而建,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又体现绿色环保,构建和谐园林空间。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