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1 17:15浏览量
204▲鸟瞰实景图;▲设计说明;▲概念生成;▲文化探索;▲设计元素
青岛道教建筑在清代最盛之时,仅崂山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称。青岛现存民国及以前兴建的道教宫观祠堂仅剩10处,包括崂山太清宫、太平宫、华楼宫、通真宫、明道观、蔚竹庵、关帝庙等。本项目作为主题博物馆,主要以呈现青岛道教文化为目的,进行建筑及空间氛围的设计与塑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无相生意味着存在和空白、实体和虚无之间的互补和平衡。在展览中,不另设展品,利用光影的变化去体悟阴阳。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浅层剖析,即“隐于野”,然钢铁楼宇林立,无野可隐,故藏于市。从道家“道法自然”理念出发,让这座博物馆隐于市。于是将场地假想为一片镜湖,湖周围是群山环绕,中心则抛掷一块石头。提取意象:“山”、“湖”、“石”。再将意向进行转换,将群山转化为建筑体块,呈环绕之势,限定内部“湖水”,而湖中央的岩石则作为整个历程的终点。结合镜湖,希望游览的最后收获的是“澄”与“静”。形成“初见是山,再见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之感。
设计说明
▲总平面图;▲一层平面图;▲区位说明;▲材料分析;▲采光、通风、水系分析;▲入口引导空间分析
场地上,在中心院内引入循环水系,在夏季可以降温——降低制冷负荷。同时利用植被与水系进行空间的引导。建筑材料上主要采用当地花岗岩石块,既承继青岛老城文化,又因为就地取材,减少运输等能耗,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性。同时还采用相变储热材料,将多余的热能以物质内能变化的形式储存器起来,白天储能,夜间释放。因为展馆内光影空间的塑造,多利用结构和开窗的方式增加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降低照明能耗。
▲实景渲染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地下一层平面图;▲结构分析
公共服务区建筑主体是一个弧形的体块,整体较为细长,为营造内部大空间,并利用形体优势,故设计该弧形建筑体块外环墙面与内环墙面均为剪力墙,上面沿弧线阵列梁搭在剪力墙上方,藏在屋面填充中。将展馆主体视作一个垂直放置的仅有一半的大跨建筑,联想桁架结构,将斜撑与楼板组合成多个连续的三角形,形成类桁架,而相接处则隐藏在墙体中。地下展厅内部是一个圆型空间,为满足氛围营造需要,应设计无柱空间,利用空间中心的出口空间,将空间跨度减半,并通过网架结构形成大跨空间。
▲实景渲染图;▲1-1剖面图;▲南立面图;爆炸图(含功能空间划分及流线分析)
其主要游览流线主要顺应两个环形的场馆(建筑体块),模仿道家乾坤圈,让两条在两层平面的环形流线利用垂直交通相连,既是终末,亦是起始。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