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延续,幸福的互惠——贵州榕江县大利侗寨小学改造
The continuation of civilization,the mutual benefit of happiness. ——Dali Dong village Primary school compound renovation

主创设计:魏宇

指导老师:唐洪刚、李效梅、韩芳、冷逸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6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6
热度:67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文明的延续,幸福的互惠——贵州榕江县大利侗寨小学改造

院校名称: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唐洪刚、李效梅、韩芳、冷逸

主创姓名:魏宇

项目地点: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项目背景及规划定位

设计说明

位于大利侗寨的改造项目旨在将原本仅服务十位儿童的大利小学,转型为一个多功能的研学基地与社区活动中心。项目既保留了原有的教育功能,又扩展为集文化传播、社会交流与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在规划层面,通过细致分析人流动线与空间边界,确保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及传统村落肌理的和谐融合。主要功能包括研学活动空间、文化展厅与会议室等公共区域,以满足游客与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开放式的空间布局使得整个场地成为一个灵活共享的文化平台。

在建筑设计层面,项目汲取侗寨传统元素,如鼓楼、风雨桥等,进行现代转译,提炼出简洁而富有韵味的建筑语言。并将贯穿建筑群的风雨廊道作为核心动线,连接各个功能区域,形成立体的游园空间,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与建筑的开放性。不仅提升了空间的使用功能,也强化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其成为一个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需求的公共活动场所。

类型学提取及空间营造

平面图分析及设计因素

建筑剖面与绿色技术

设计感悟

本项目关注自然人文的融合,难点在于平衡大型公共建筑与传统村落肌理不和谐的问题。我在设计中将风雨桥等特色建筑功能进行分析,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通过对人流动线和空间边界的优化,建筑与村落肌理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构建对各类人流开放包容的共享场所,既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空间。

设计亮点

本项目设计亮点在于对侗寨传统元素的现代转译,提取鼓楼、风雨桥等形式与小学功能复合,形成贯穿场地的风雨廊道,串联文化展厅及研学空间,营造立体游园体验。通过对人流动线和空间边界的优化,建筑与村落肌理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构建开放包容的共享场所,既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空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