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汇源 阅读城市
Tracing the source of the book city

主创设计:董佳敏 欧阳圆 李诗艺

设计成员:朱梦桐

指导老师:胡川晋 程文娟 胡川晋、程文娟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4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商业街区

0
热度:361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寻踪汇源 阅读城市

院校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胡川晋 程文娟 胡川晋、程文娟

主创姓名:董佳敏 欧阳圆 李诗艺

成员姓名:朱梦桐

设计时间:2024-10-18

项目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项目规模:3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商业街区

调研篇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本设计聚焦太原府城钟鼓楼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共享、绿色与活力”为核心,探索历史街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路径。规划区域占地30公顷,涵盖钟楼街、食品街、唱经楼等核心片区,旨在通过“城市针灸”微更新策略,激活片区活力,协调新业态与原住民需求,打造兼具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核心策略有以下三点:
1.共享空间赋能社区融合: ①以线形公园串联商业综合体、历史节点与居住区,构建辐射全区的“活力纽带”,提供运动、休憩与市集等多元功能。② 引入口袋公园与共享街道理念,通过退界空间与院落改造,增设邻里交往节点,缓解商业与居住矛盾,增强社区归属感。  
2. 绿色生态引领可持续更新: ①构建“一带两环”生态网络,以城西水系绿带为基底,串联口袋公园与生态廊道,提升街区绿化覆盖率至30%以上。②采用本地植物与透水铺装,优化雨水管理;通过垂直绿化与屋顶花园,强化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3. 活力再生驱动文化传承:①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并重:修复钟楼、鼓楼等文保建筑,植入文旅功能;改造省高院片区为文化酒店,保留院落肌理,新旧材料融合重塑立面风貌。 ②业态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钟楼街延续海派与民国风格,引入潮玩市集;食品街以传统美食为载体,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本设计以“微更新”激活历史文脉,以绿色共享重塑空间品质,构建全龄友好、文化鲜活的人居环境典范,为高密度城区的有机更新提供创新范式。

规划篇

更新篇

设计感悟

本项目围绕 “共享、绿色与活力”,运用“城市针灸”微更新策略活化历史街区。以线形公园串联功能空间,融合口袋公园与共享街道,平衡商居需求;构建“一带两环”生态网络,增强可持续性;保护历史天际线,修复文保建筑并植入文旅业态。这种低冲击高包容模式,为高密度老城提供可复制范本,兼具社会、生态与文化价值。

设计亮点

该城市设计聚焦太原府城核心区域,以共享、绿色与活力为理念:
1.理念创新融合:秉持 “城市针灸” 理念,选取关键节点改造。将活力、绿色、共享理念贯穿设计,协调老城区商业与居民生活、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旧生活与新发展和谐共生 。
2.功能优化整合:构建七大功能区域,各功能互补协调。完善商业业态,补足短板,促进商业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城市名片。融合功能,提升公共空间使用效率和社交互动。
3.生态绿色营造:打造 “一带两环” 空间布局,增加绿化面积,设计口袋公园,提升生态效益与居民生活质量。推广绿色交通,采用低碳、绿色交通方式 。
4.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如钟楼、鼓楼、唱经楼等,保护街巷肌理,修复历史文化遗存,整治建筑风貌环境。促进商业业态与传统文化结合,打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文化街巷 。
5.公共空间塑造:以线性公园为纽带,连接重要场所、区域,打造活力生活圈。构建公共空间系统,设计开放空间,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注重文化特色与多功能利用。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