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成都之宽窄人生皆是路——基于巴渝传统文化下的赋能智慧街区公共设施建设
Impressions of Chengdu: Every Path in Kuanzhai Alleys Reflects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Life — Empow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Smart Neighborhoods Based on Bayu Traditional Culture 

主创设计:于连婕

设计成员:杨利欣 闫玮

指导老师:陆东芳  陆东芳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4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旅游区规划

0
热度:22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印象成都之宽窄人生皆是路——基于巴渝传统文化下的赋能智慧街区公共设施建设

院校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陆东芳  陆东芳

主创姓名:于连婕

成员姓名:杨利欣 闫玮

设计时间:2025-03-20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

项目规模:3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旅游区规划

作品展板1

设计分析图

设计说明

详细版: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著名旅游景区宽窄巷子,针对景区内陈旧的公共设施进行更新规划设计。基于现代设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与升华,物化非遗文化,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满足人们怀旧和纪念的情感,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保障。非遗文化在发展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要注重对创新型继承人的培养;在设计方面应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创新,千篇一律的设计形式不能吸引游客的关注。非遗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让更多非遗在新时代里见人见物见生活,“遗产”方能变现“财产”“活态”才能舒展“姿态”。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借助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使景区内的公共设施也更加智能,在基础网络部署、在智慧管理、在智慧营销、在智慧服务、在智慧商业等多方面打造成为全国5G+文旅产业的标杆性智慧街区。聚合文旅产业资源,形成以宽窄巷子为核心文旅产业生态圈,助力地方政府数字经济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技术的成熟,从“数字景区”到“智能景区”,打破了各景区之间原有的孤立状态,也能全面应用于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有效保护旅游资源。


简版:针对宽窄巷子景区陈旧公共设施更新,融入四川非遗文化并创新呈现,满足游客怀旧与纪念需求,培养创新型继承人,结合地方特色设计,避免千篇一律,让非遗融入生活,实现价值转化。​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在基础网络、管理、营销、服务、商业等方面打造 5G + 文旅标杆智慧街区。聚合文旅资源,形成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助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

作品展板2

设计分析图及效果图

作品展板3

设计分析图及效果图

作品展板4

设计分析图及效果图

设计感悟

本项目在设计方面应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创新,打破千篇一律的设计形式。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开拓创新,挖掘非遗文化与现代工艺,使用有效的方法将之结合,创造出优秀的设计,实现对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打造全国5G+文旅产业的标杆性智慧街区,聚合文旅产业资源,使宽窄巷子为核心文旅产业生态圈,助力地方政府数字经济发展。

设计亮点

非遗文化融入:针对宽窄巷子景区陈旧公共设施更新,融入四川非遗文化并创新呈现,满足游客怀旧与纪念需求,培养创新型继承人,结合地方特色设计,避免千篇一律,让非遗融入生活,实现价值转化。​
智慧景区打造: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在基础网络、管理、营销、服务、商业等方面打造 5G + 文旅标杆智慧街区。聚合文旅资源,形成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助力地方数字经济发展。​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