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遗韵,“元”梦未来   ——基于生活数字化转型视角下南京汤水河综合服务中心区规划设计
Echoes of Tangshan, Dreaming the Future in the "Metaverse" —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Tangshui River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in Nan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Digital Transforma

主创设计:陈希妍  郭书弟

指导老师:汪徽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商业街区

0
热度:14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汤山遗韵,“元”梦未来   ——基于生活数字化转型视角下南京汤水河综合服务中心区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汪徽

主创姓名:陈希妍  郭书弟

设计时间:2025-03-01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项目规模:23.4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商业街区

鸟瞰图

随着互联网元素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同人群的生活、工作状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游民群体的产生。这类群体追求自由、灵活和自主生活方式的个体。他们不受传统工作地点的束缚,通常从事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工作,能够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以实现工作和休闲的动态平衡。作为长期沉浸在互联网氛围种的数字原住民,则对数字参与生活有更高的需求。对于数字难民
的典型代表人物老年人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

设计说明

本设计立足于南京汤山新城汤水河沿岸,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回应数字游民、数字原住民、数字难民等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打造“Tangshan+”综合服务中心区。设计以汤山历史文化为纽带,融合元宇宙技术,通过AR、VR等技术赋能,构建虚实融合、五感沉浸的文化体验空间,重现汤山遗韵,连接虚拟未来。同时,项目秉承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优化自然景观,推广低碳慢行系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疗愈空间。功能布局上,划分文化体验、生态疗愈、休闲娱乐、智慧办公、共享社区等多元分区,组织多标高流线,构建便捷舒适的空间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针对性需求。本项目旨在通过科技赋能与智慧运营,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疗愈、智慧产业于一体的未来生活新范式,成为汤山新城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之作。

前期分析与设计构想

通过总结场地的核心问题,引入现实与虚拟的理论技术,结合数字游民、数字难民和数字原住民的需求,将该场地定位为沉浸交互的共享空间、智慧互联的产业空间和多元生态的生活空间

规划场地平面图

将规划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功能分析和策略实践

以拟态化屏幕形式展示街区全貌

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场景模拟

设计感悟

项目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融合汤山历史文化与元宇宙技术,打造“Tangshan+”综合服务中心区,回应数字游民、原住民及难民等多元群体的需求。通过虚拟技术构建文化体验空间,重现汤山遗韵,连接虚拟未来;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疗愈空间;以科技赋能与智慧运营为核心,打造未来生活新范式。

设计亮点

1、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巧妙结合汤山历史文化与元宇宙技术,通过AR、VR等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体验空间,既重现了汤山的历史遗韵,又连接了虚拟未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
2、多元群体需求的精准回应。设计充分考虑了数字游民、数字原住民和数字难民等不同群体的需求,打造了集文化体验、生态疗愈、智慧办公、共享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区,满足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3、生态优先与绿色技术应用。秉持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优化自然景观,推广低碳慢行系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疗愈空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
4、科技赋能与智慧运营。以科技赋能为核心,通过智慧运营手段,构建了文化体验、生态疗愈与智慧产业融合的未来生活新范式,展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5、功能布局与空间体验的优化。设计通过多标高流线组织和多元功能分区,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空间体验,兼顾了不同群体的针对性需求,体现了人性化与实用性的统一。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