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赵芷莹、麦伊欣
指导老师:胡娉婷、陈璧璇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3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共荣·共生·共安--东莞市石龙镇中山东社区“与共”绿地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智造学院
指导老师:胡娉婷、陈璧璇
主创姓名:赵芷莹、麦伊欣
设计时间:2025-03-20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山东社区
项目规模:3633㎡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现状解读与概念生成
在东莞市政府响应国家多村振兴战略以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为了重塑这片乡村绿地的生机,我们着眼于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我们深挖石龙历史文脉,力求文脉焕新,传承和延续石龙文化,让文化与场地共同繁荣;我们致力于低碳发展,让场地成为能够自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我们更不忘居民的身心健康,力求人地重联,重建周围居民与场地的紧密联系,让人与场地的互动和谐安宁。
设计说明
总体设计
本项目,旨在匠心独运,打造一处融汇文化、生态、社会和谐之美的多功能公共空间。以“人与文化共同繁荣、人与自然永续共生、人与社会和美共安”为核心理念,通过精妙绝伦的总体设计,让这片绿地成为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典范,助力社区文化的传承与生态的蓬勃发展。
详细策略
该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拥有休闲功能的绿地空问,更是一个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三大维度融通空间体系。通过三大愿景和六大策略,以达成人与文化共荣、人与自然共生、人与社会共安的美好愿景,最终形成空间各属性间的多维“与共”,将其孕育”和美乡村“的沃土。
愿景---共荣
历史故事融入绿地景观。打造绿地空间地文化轴线,寻找社区背后的历史故事,使公园体现历史文化的影子。开展多元化系情活动。举办社区讲坛、社区节庆活动等,为居民提供多功能活动空间和邻里互动平台,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愿景二--共生
环保科普结合生态体验。在空间内可以进行环保知识科普,趣味生态课堂,让居民尤其是孩子们能够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从自然中学习自然,在自然中自然学习。引入生态环保建设体系。使用当地高固碳植物,及海绵类灌木,实现固碳作用。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材料,低碳环保材料以减轻建造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土壤、植物等自然资源或人造库,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
愿景三--共安
建立全域韧性防灾空间。绿地空间具有平灾转换性,能在灾害发生的紧急情况下提供避险空问,同时种植的植物选择具有防火性、防风性和滞尘性的植物,为公园提供一定的防护性。全域添彩寻求心灵安宁。绿地空间铺装色彩的应用相协调,能够提供给居民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种植的植物依据下、中、上三层进行搭配,并依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种植,在视觉和嗅觉上能带给居民亲近自然的感觉。
设计愿景
在这片即将焕发生机的公共绿地上,我们怀揣着一份崇高的愿景,编织着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乐章。
人与文化,共织繁华。愿此地成为文化的沃土,历史的篇章在这里轻轻翻展,民俗的瑰宝在这里熠熠生辉。文化展览馆如一座座灯塔,照亮着过往与未来,让每一位踏足此地的游客,都能感受到石龙文化的温暖与力量。艺术雕塑矗立其间,诉说着无声的故事,与文化长廊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人与文化共同繁荣的绚烂画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这片绿地成为自然的乐园,生态的殿堂。草地上草木葱茏,花园里百花齐放。人们在这里亲近自然,聆听鸟鸣虫唱,感受大地的脉搏。我们愿以敬畏之心,守护这片土地的生态之美,让人与自然在相互尊重与理解中,永续共生,共绘一幅生态和谐的壮美诗篇。
人与社会,和美共安。愿此地成为社区的纽带,和谐的家园。休闲活动区欢声笑语,健身器材上活力四射,儿童游乐场里童真烂漫。人们在这里相聚、交流、分享,共同构建着人与社会和美共安的温馨画面。我们愿以包容之怀,拥抱每一个不同的灵魂,让社会在多元与融合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与共”绿地,将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典范。愿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与汗水,浇灌这片希望的土地,让愿景成为现实,让梦想照进生活。在这片绿地上,我们将共同书写着人与文化共织繁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美共安的壮丽篇章。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