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李佳芸 徐浩然
设计成员:姜雨桐 高婉竹
指导老师:康峰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2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文化建筑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走·窑口——基于景德镇城市记忆与POI信息的城市空间密度重构设计
院校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其它-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康峰
主创姓名:李佳芸 徐浩然
成员姓名:姜雨桐 高婉竹
设计时间:2024-10-10
项目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项目规模:150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文化建筑
鸟瞰效果图
景德镇作为一座承载着深厚制瓷文化的古城,在时代变迁中也面临着城市更新与改造的挑战。如何在重构城市密度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成为了本次设计项目的核心议题。
设计说明
前期分析
区位、肌理、人群分析、历史沿革、概念提取
项目选址于景德镇市东北角的高密度住宅区,西侧紧邻昌江,建筑布局密集且杂乱,亟需进行改造与升级。制瓷文化是景德镇独特的城市符号,也是居民心中的精神寄托,因此,我们在对景德镇进行密度重构的同时,将属于这里的城市记忆保留下来,赋予景德镇鲜活的生机。
生成策略
POI点和日照分析、生成策略分析、Wallacei优化分析、优秀方案选择、单体及组合设计、概念手工模型制作
精准分析,科学规划:通过日照及城市重要节点(POI点)分析,明确建筑拆除、改造与保留策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建筑形式通过优化设计方法确定。我们在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拆除日照条件最差的建筑,对条件适中的建筑进行改造,并保留条件较好的建筑。
创新连接,活力激活:设计“脊线”连接各激活点,通过形成层次丰富、活力四溢的城镇空间以增大场地密度。脊线处搭建木架,增添功能模块,曲面上人屋顶便于通行,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并在构架之中预留空白空间,为未来人口增长提供自然扩张的可能。
技术细节
记忆瓷窑爆炸分析、场景故事、剖面图、节点大样
文化融入,空间创新:深入挖掘景德镇的制瓷文化,选取“窑”为空间原型,打造以窑为中心的集会空间。木材搭建窑架,在尊重场地肌理与的同时,最大化降低窑架对于场地原建筑的环境影响。曲面窑架成为精神地标,外部设置扇形活动空间满足居民需求,同时融入缺失功能模块。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设计中注重生态环保,在屋面绿化区收集雨水,为碎瓷工作提供动力,实现绿色生态;阳光雨水和树木可以透过屋面的空隙相互渗透,最大化地减少了对原场地的破坏。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该设计立足景德镇瓷文化,融合多元策略推进城市更新,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实践价值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