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百草,印蕴古村——城乡共构视角下的观音山社区百草村村庄规划设计
"Herbal Scents, Hundred Botanicals: Echoes of an Ancient Village — Rural-Urban Synergy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Baicao Village, Guanyinshan Community"

主创设计:闵凝  曲凌寒 张曦

设计成员:罗雨成

指导老师:李婧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1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0
热度:177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药香百草,印蕴古村——城乡共构视角下的观音山社区百草村村庄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李婧

主创姓名:闵凝  曲凌寒 张曦

成员姓名:罗雨成

设计时间:2024-11-01

项目地点: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村

项目规模:村域137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P1

设计理念、场地分析、上位规划分析

设计说明

"药香百草,印蕴古村"规划以城乡共构为导向,重塑观音山社区百草村"草药基因+“一颗印”古村印记"的双重特质。设计构建依托药草种植传统形成"本草生态脉",串联古村保育区、产业创新区、林田共生区。采用塑文化、兴产业、优人居,护生态的策略,通过"古村活化+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构建"药旅文"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创新载体,使百年药村焕发新生机。

P2

设计策略

P3

总图和相关分析

P4

节点分析

设计感悟

提出"城乡要素互哺",通过药草产业链延伸实现城市消费与乡村资源的价值转化。设计兼顾保护与发展,创新性将传统药文化转化为体验经济载体。生态营建形成可复制的绿色基建模板。建立村民共建机制,让大部分收益留村,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多维度策略验证了城乡共构理论在传统村落振兴中的实践价值。

设计亮点

本方案提出"城乡要素互哺"的规划范式,通过药草产业链延伸实现城市消费与乡村资源的价值转化。设计兼顾保护与发展,采用微介入手法维系古村空间基因,创新性将传统药文化转化为体验经济载体。生态营建系统整合林田景观与低影响开发技术,形成可复制的绿色基建模板。项目通过参与式设计建立村民共建机制,让大部分收益留村,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多维度策略验证了城乡共构理论在传统村落振兴中的实践价值。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