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院、新折——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Old courtyard, new folding——design of village activity center

主创设计:明正鸿

设计成员:郭发坤 白宇东 凌刚

指导老师:张圆、左明星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1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0
热度:53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旧院、新折——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院校名称:沈阳建筑大学、昆明学院

指导老师:张圆、左明星

主创姓名:明正鸿

成员姓名:郭发坤 白宇东 凌刚

设计时间:2025-03-20

项目地点:云南·腾冲

项目规模:24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成图1

设计说明

用地选址于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白果社区的一所废弃小学(王寨小学),面积约2400㎡。基地背靠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面临乡村马拉松跑道,四周均为花海田园,自然景观开阔,壮丽。
    当地传统村落依山就势“自由生长”于山,水,林,田间。形成一幅幅以高黎贡山为背景的“诗意画卷”,但随着时代发展,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经过现场深度调研,思考后,我们希望在当地置入一个在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服务于游客、留守老人、儿童及周边村民,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同时教化当地村民增强文化自信,保护好当地的诗意环境方案保留原来小学的“廊院”空间原型,将现状建筑和场地要素进行梳理,保留历史记忆和痕迹。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及营造智慧,在建筑之问置入轻盈的泡沫混凝土,廊道及屋顶折板“游走体系”,将人,自然,历史要素有机交织,融合共生形成一种既扎根大地,又漂浮于田园之上的诗意场所特质,本真的回应了场地及白然。

成图2

设计感悟

本项目立足腾冲市界头镇废弃小学,深挖地域特色。既保留 “廊院” 原型与历史痕迹,又借地方材料与营造智慧,打造 “游走体系”,将人、自然、历史有机融合。为当地构建充满生机的公共活动场所,带动经济、教化村民,从多维度推动地域可持续发展,极具创新性与实践价值,值得嘉奖 。

设计亮点

生态人文双维度激活
以"自然为师"重构废弃空间,通过保留原生地形肌理、延续传统村落"自由生长"的布局智慧,将高黎贡山景、花海田园与建筑群落编织成有机整体。新建的泡沫混凝土廊桥系统既呼应了当地"廊院"文化基因,又以现代建筑语汇诠释了"漂浮于田园之上"的诗意栖居理念。
在地性营造体系创新
采用腾冲传统 "穿斗结构" 与现代材料的融合实验:以当地火山石为基础构建生态基底,结合可呼吸的泡沫混凝土墙体实现低成本保温隔热;屋顶折板系统既传承了坡屋顶的排水智慧,又通过光伏板集成实现能源自给,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建造范式。
复合型社区枢纽构建
通过空间重组打造 "三代共融" 的公共空间:保留的教室改造为非遗工坊与乡村书屋,操场转化为儿童活动区与花海观景台,廊道系统串联起养老服务中心与游客驿站。这种功能叠加模式既满足了留守群体的日常需求,又通过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渐进式文化再生策略
采用 "针灸式更新" 手法保留历史记忆:原教室黑板墙、操场旗杆等要素转化为叙事装置,新建部分刻意采用轻量化材料形成新旧对话。特别设计的 "时光走廊" 通过老照片展陈与 AR 技术,让村民在空间体验中自然建立文化认同,实现从物质空间改造到精神家园重塑的升华。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