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江岛翾空」-----长洲岛鸟类栖息公园再野化
院校名称: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何昕蔚
主创姓名:陈文迪
成员姓名:谢卓均 朱旖彤
设计时间:2025-02-11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
项目规模:5h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修复改造
平面图
滨水公园是从一个废弃的夜市和文化公园改造而成的,它包括草坪、林地、稻田和小广场。它允许人类与鸟类近距离接触,但同时保留了界限。
设计说明
在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鸟类生存环境的缩小,导致了鸟类数量减少。改造选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长洲岛地处珠江江心,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是广州市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长洲岛的鸟类资源以水鸟为主,常见种类包括白鹭、夜鹭、池鹭等。这些鸟类主要分布在岛上的湿地、河涌及沿岸区域。长洲岛公园附近是新坦涌碧道沿线的重要观鸟点之一,吸引了大量鹭鸟栖息和觅食。长洲岛的湿地和河涌为鸟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其地理位置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在快速城市化和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土地资源随着文旅项目开发而用地紧张、生态廊道被交通线(地铁七号线二期工程)的开拓所割裂以及工业和生活用水排污。这些问题影响了湿地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同时造成了绿地面积萎缩,严重威胁了鸟类族群栖息地的存续和发展,影响该地鸟类的生长和繁衍。基于此问题,本项目旨在通过草地修复、创建开放湖泊,增加湿地多样性等科学规划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减少人为干预,恢复自然生境,为鸟类创建多样化的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场地分析
该场地最初是一个文化公园,内部的大多数建筑都已废弃,周围环绕着自然水域和田野花园,通过创新的设计有潜力重新激活,并成为长洲岛鸟类保护的重要公共空间。
鸟瞰剖面图
通过恢复植物群落来恢复该地点的植物多样性,以促进其他野生鸟类的回归。
效果图和施工图
滨水公园是从一个废弃的夜市和文化公园改造而成的,它包括草坪、林地、稻田和小广场。它允许人类与鸟类近距离接触,但同时保留了界限。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通过栖息地的分类与创造、多样化栖息地营造、多样化栖息地营造以及人鸟互动空间设计这四个设计策略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参与的有机结合,为长洲岛鸟类栖息地复生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增加了栖息地面积。吸引了多种鸟类回归,同时绿地广场和互动设施增强了公众参与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教育的双重目标。
设计亮点
1.自然栖息地分类:通过减少人为干预和科学分类,恢复湿地、林地、草地和浅滩四类栖息地,满足不同鸟类需求;
2.多样化生境营造:通过地形改造和植被覆盖,创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栖息地,提升鸟类多样性;
3.湿地植物群落恢复:引入本土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推动鸟类回归和生物多样性提升;
4.人鸟互动空间:通过绿地广场和低干扰设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增强公众生态意识。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