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智行— 西九龙TOD导向下的景观弹性空间系统设计
Boundless Wisdom in Mobility - Landscape Resilience Space System Design Guided by West Kowloon TOD

主创设计:曹文清

指导老师:姚健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8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0
热度:9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无界智行— 西九龙TOD导向下的景观弹性空间系统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姚健

主创姓名:曹文清

设计时间:2024-10-07

项目地点:香港西九龙

项目规模:30公顷左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平面图以及前期的设计分析

平面图的设计理念:以 “空间弹性、生态韧性、文化柔性” 为核心,基于TOD理念与弹性空间理论,重构高密度城市中割裂的滨水地带。通过“缝合城市肌理-激活灰色空间-重叙事”策略,打造生态自循环、功能多元化、文化可感知的可持续公共空间,实现“自然-场地-人”的动态平衡。

设计说明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作为高密度城市中的一片重要区域,承载着交通、文化、商业与生态的多重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内的公共空间逐渐被割裂,绿地连续性弱、功能单一、人与环境的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重构场地内的生态体系,使其成为自循环的绿色空间?如何重建人与场地的联系,让公共空间焕发活力?如何重拾地域文化,让西九龙的历史精神得以延续?本次设计以TOD理念为核心,通过立体式交通链接、开放式自由空间、智能导视系统、景观桥与灰空间利用、多维亲水设计以及生态修复等策略,打造了一个绿色、低碳、人性化的滨海公园,深入挖掘西九龙文化区的生态、社会与文化价值。设计通过立体式交通系统、开放式自由空间、智能导视系统与多维亲水设计,重新构建场地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重新联系起人与场地之间的纽带,重新呼唤回城市与山海之间的历史精神。通过生态重构、人地重联与文化传承的三步策略,设计旨在为高密度城市环境提供一个绿色、低碳、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用户分析以及场地的设计目标构建

设计以 “需求导向的参与式设计” 为方法论框架,提炼出西九龙居民对休憩空间短缺、文化展示缺失、弹性活动场地需求三大痛点;继而结合TOD理论制定 “线性公园缝合社区-模块化设施激活灰空间-遗产廊道唤醒归属感” 分级响应策略;最终通过社区工作坊与数字孪生模型验证,确保设计方案精准回应当地人群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需求,形成 “数据采集-需求转化-空间应答” 的完整闭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真实诉求的高度适配。

设计策略的展示以及部分效果图

设计策略通过 “空间缝合-功能激活-文化叙事” 三大板块系统呈现:以 景观廊桥 为核心纽带,串联地铁枢纽、滨海绿地与商业区,缝合62%的割裂空间,构建“步行优先、无缝链接”的TOD网络;桥下灰空间植入模块化社区花园与雨水滞蓄设施,激活闲置区域功能;同时,廊桥本身作为文化载体,嵌入锈钢板码头记忆墙与AR导航装置,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地标,形成“交通-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廊道系统,实现空间缝合、功能激活与文化叙事的协同共生。

鸟瞰图以及其他景观节点

通过多层次通过多层次效果图展示,设计将 “生态修复-功能激活-文化叙事” 融于一体,为高密度城市滨水空间提供了可感知、可复制的创新范式。效果图展示,设计将 “生态修复-功能激活-文化叙事” 融于一体,为高密度城市滨水空间提供了可感知、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TOD理念为核心,通过“生态重构、人地重联、文化唤醒”策略,立体化缝合西九龙割裂的滨水空间。设计以生境修复、雨水花园构建生态韧性,以空中廊桥激活灰空间,以模块化弹性场景满足多元需求;智能导视与工业遗产艺术装置重塑“维港精神”,兼具学术创新与实践价值,彰显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先锋探索。

设计亮点

面对西九龙高密度城市中生态断裂、功能割裂与文化失语的矛盾,基于TOD理念与弹性空间理论,提出“生态-功能-人文”协同更新的设计范式。通过空中连桥缝合交通枢纽与滨海绿地,将桥下灰空间转化为模块化社区花园与艺术容器;以红树林湿地修复、耐盐碱植被群落重建海岸生态韧性,结合雨水花园与智能监测系统构建自循环体系;同时植入锈钢板码头记忆装置、光影互动墙等工业遗产艺术载体,将“维港精神”转化为可参与的文化事件。设计以空间弹性适应城市动态需求,以生态韧性抵御环境风险,以文化柔性唤醒集体记忆,最终实现滨海生境复苏、低碳社群激活与地域文化永续的三重价值共生。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