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绿梵天,钛舞攀园————校园与花园融合设计的未来诗篇
Zhi Lian Fan Tian, Titanium Dance Pavilion Garden —— The Future Poem of the Integration Design of Campus and Garden

主创设计:苏杨科

设计成员:周柯羽 赵艺霖 龚夏蝶 余作婵

指导老师:赵春霖 朱玲 赵春霖,朱玲,杜萧宇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7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园区景观

5
热度:1442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智绿梵天,钛舞攀园————校园与花园融合设计的未来诗篇

院校名称: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春霖 朱玲 赵春霖,朱玲,杜萧宇

主创姓名:苏杨科

成员姓名:周柯羽 赵艺霖 龚夏蝶 余作婵

设计时间:2025-03-20

项目地点:攀枝花学院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园区景观

区位分析图

对项目进行区位分析,气候分析

设计说明

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校园景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与功能呈现,智能化已成为提升校园品质、满足师生多元需求的关键驱动力。本次设计聚焦于打造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校园景观空间,使其不仅是师生日常活动的载体,更是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展示窗项目坐落于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攀枝花市,校园景观不仅承载着师生的日常活动,更肩负着展现学校文化底蕴与时代风貌的重任。本次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融合智能化科技与自然生态理念的校园空间,为师生提供舒适、便捷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生活环境。 设计理念 秉持 “智能引领,和谐共生” 的设计理念,将智能化技术巧妙融入景观规划,同时尊重自然生态,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景观的功能性与体验感,借助自然元素营造宜人氛围,促进师生与自然的互动交流。

现状分析和策略分析图

对攀枝花学院问题现状分析和历史问题分析,并对现状问题提供改在策略

重要节点图1

以乡土树种为主,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白天人坐,晚上猫睡”。通过对学校流浪猫习性研究和对空间的合理化智能化的设计和运用,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利用太阳能收集电能在早晨和夜晚对猫窝、座椅加热

重要节点2

智能植物科普区:在产教大楼设置大型智能植物展示屏,分布于校园植物群落集中区域。展示屏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当师生靠近某株植物时,自动弹出该植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科属、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此外,展示屏还设有互动问答功能,师生可通过触摸屏幕参与植物知识小测验,增强对植物科学的认知与兴趣。
自适应气候调节景观建筑:在产教大楼、休憩区、开放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设置智能景观小品,如智能通风循环。
全方位环境监测网络:部署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传感器,构建全方位环境监测网络。一旦环境指标超出适宜范围,系统自动启动相应调节设备,如开启新风系统改善空气质量、调整景观喷灌系统增加空气湿度等。理念新颖:设计打破了传统校园景观设计的局限,家园的温馨舒适、校园的学术氛围和公园的生态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归属感的校园环境。智能制造与绿色共生: 设计将智能制造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实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符合未来校园建设趋势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 设计采用空气自动循环系统、太阳能照明等绿色环保技术,打造低碳环保的校园环境,具有示范意义。

设计感悟

攀枝花学院景观设计以“家园、校园、公园与智能制造的绿色共生”为理念,打破传统局限,将家园的温馨、校园的学术氛围与公园的生态自然融合,打造充满活力与归属感的校园环境。设计融入智能制造元素,如智能灌溉、照明系统,体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契合未来校园趋势。同时,采用空气自动循环、太阳能照明等绿色技术,构建低碳环保校园,具有示范意义。

设计亮点

智能植物科普区:在产教大楼设置大型智能植物展示屏,分布于校园植物群落集中区域。展示屏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当师生靠近某株植物时,自动弹出该植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科属、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此外,展示屏还设有互动问答功能,师生可通过触摸屏幕参与植物知识小测验,增强对植物科学的认知与兴趣。
自适应气候调节景观建筑:在产教大楼、休憩区、开放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设置智能景观小品,如智能通风循环。
全方位环境监测网络:部署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传感器,构建全方位环境监测网络。一旦环境指标超出适宜范围,系统自动启动相应调节设备,如开启新风系统改善空气质量、调整景观喷灌系统增加空气湿度等。理念新颖:设计打破了传统校园景观设计的局限,家园的温馨舒适、校园的学术氛围和公园的生态自然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归属感的校园环境。智能制造与绿色共生: 设计将智能制造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实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符合未来校园建设趋势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 设计采用空气自动循环系统、太阳能照明等绿色环保技术,打造低碳环保的校园环境,具有示范意义。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