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空余雲鹤楼——基于符构学空间转译下的遗产保护主题酒店
Unprecedented Cloud Crane Tower——A heritage preservation theme hotel based on semiotic spatial translation

主创设计:邵温驰

设计成员:彭怀仁 吴佳逸

指导老师:周希霖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7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商业建筑

0
热度:212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此地空余雲鹤楼——基于符构学空间转译下的遗产保护主题酒店

院校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周希霖

主创姓名:邵温驰

成员姓名:彭怀仁 吴佳逸

设计时间:2024-12-19

项目地点:武汉

项目规模:8353㎡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商业建筑

▲设计说明与总平面图

    建筑物的历史价值是建筑遗产基本价值,建筑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不同时间信息,是重要物证,不是任何重建和文字资料所能取代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权衡经济建设和遗产建筑中导致大量历史建筑文化被淹没。清代黄鹤楼在1955年因兴建长江大桥被拆毁。
    因此针对历史遗产保护问题,旨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健身街旁建立一处建筑遗产保护酒店,来吸引世界人们对于遗产建筑保护的讨论。在立面上利用符号学对清朝黄鹤楼进行空间转译,裙楼、转换层与屋顶花园延续黄鹤楼的观景与会议的功能需求。该方案不仅可以为符号学理论创新,同时具有实践意义。

设计说明

建筑物的历史价值是建筑遗产基本价值,建筑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不同时间信息,是重要物证,不是任何重建和文字资料所能取代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权衡经济建设和遗产建筑中导致大量历史建筑文化被淹没。清代黄鹤楼在1955年因兴建长江大桥被拆毁。
    因此针对历史遗产保护问题,旨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健身街旁建立一处建筑遗产保护酒店,来吸引世界人们对于遗产建筑保护的讨论。在立面上利用符号学对清朝黄鹤楼进行空间转译,裙楼、转换层与屋顶花园延续黄鹤楼的观景与会议的功能需求。该方案不仅可以为符号学理论创新,同时具有实践意义。

▲区位分析与符构生成

    从区位分析中得到东侧为主要景观面,同时四周住宅包围缺少开放空间。因此利用符构学原理对黄鹤楼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加之融合产生立面造型。同时打造“城市客厅”。

▲透视效果图与技术图纸

    沿街立面架设廊道,连接城市人行道引导人群进入四层的“城市客厅”平台。

▲剖面与绿色构造分析

    构件上采用磨砂玻璃与绿色轻钢材料,四层平台利用园林景观造园手法丰富历史建筑遗产展览。

设计感悟

作品从城市肌理角度出发,以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为主题,选取了城市当地最具代表的地标建筑,提取其相关元素,灵活运用符构学理念进行融合。户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格局,八边形平面、大阳台与磨砂玻璃材质既引导了采光进入也保障了用户隐私。在建筑三层屋顶与东立面结合了造园手法,将生态巧妙地流进了建筑内部。

设计亮点

作品回应了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问题,从城市肌理出发,选取了黄鹤楼作为文化转译对象,提取相关元素如斗拱、阑干、立柱,利用符构学原理进行融合。平面采用八边形构图,利用磨砂玻璃与木色轻钢材料构建出特色表皮。同时在主要的景观面东立面上,利用了monoceros遗传算法搭建了曲折的阑干形制,采用园林造景手法将生态流入酒店内部。在转换层也设计了观景平台,还原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体验。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