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聚融园——代际交流理念下全龄友好公园设计
Children's Gathering and Harmony Garden - All-age friendly park design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主创设计:郭筱琬

设计成员:谢相知 郑晴航

指导老师:邓兰馨 王宇丹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7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0
热度:14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童聚融园——代际交流理念下全龄友好公园设计

院校名称: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邓兰馨 王宇丹

主创姓名:郭筱琬

成员姓名:谢相知 郑晴航

设计时间:2025-01-13

项目地点:成都武侯区乐享公园

项目规模:14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场地前期分析

武侯区乐享公园位于繁华的地段的学区房附近,人群多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此,不同年龄间的交际融合成为问题。本设计以儿童为代际核心,连接青壮年和老年人,力求通过空间活化、功能多元化以及生态友好型设计,落实“共生、共存、共享”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能够跨代际互动、共享绿色资源、共生共融的多功能开放空间。设置咖啡阳光草坪、创意储物空间、结合微地形打造的游乐区、无障碍地栽农田、特色廊架等亮点区域;引入地区农田模式,代际间共同耕作,提升公园的互动性和社区参与感。意在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代际共享场所,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焕发城市公园的新活力。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繁华的地段的学区房附近,人群多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此,不同年龄间的交际融合成为问题。本设计以儿童为代际核心,连接青壮年和老年人,力求通过空间活化、功能多元化以及生态友好型设计,落实“共生、共存、共享”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能够跨代际互动、共享绿色资源、共生共融的多功能开放空间。设置咖啡阳光草坪、创意储物空间、结合微地形打造的游乐区、无障碍地栽农田、特色廊架等亮点区域;引入地区农田模式,代际间共同耕作,提升公园的互动性和社区参与感。意在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代际共享场所,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焕发城市公园的新活力。

▲场地现状及设计构思

这张图展示了项目的详细规划。包含现状分析、场地分析、设计策略等。现状分析部分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了公园的现有状况和需求,包括儿童安全、中年休闲、老人活动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场地分析部分涵盖了功能分区、光照分析、交通流线、视线分析等,通过图表和图示详细说明了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理念。设计策略部分则提出了空间需求、设计愿景等内容,强调了代际互动场所、全龄通用功能空间、情感联系等设计要点。此外,图中还展示了总平面图、经济技术指标表以及一些效果图,呈现了公园设计的整体布局和预期效果,旨在打造一个满足不同代际人群需求、充满绿色友好氛围的公共空间。

▲弹性空间策略及自然互动策略

该张展板弹性空间策略、节点效果图、空间植入、互动策略、社区农田模式、立面图等内容。
在弹性空间策略部分,通过不同的活动时间和内容,展示了公园空间的多功能利用,如儿童为核心、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日常社交等。节点效果图则呈现了公园内具体的场景,如健身锻炼、儿童玩耍、农耕体验等,体现了公园的多样化功能。
空间植入部分展示了公园内的各种设施和活动区域,包括健身锻炼区、儿童活动区、农耕体验区等,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互动策略部分则强调了公园内的互动性,如健身锻炼、儿童玩耍、农耕体验等。
社区农田模式展示了公园内的农田设计,包括精耕细作、灌溉清理、科技融入、安全放心等环节,体现了公园的生态和可持续性。立面图部分则展示了公园的整体和局部立面设计,包括主要入口、广场长廊、张拉膜结构等。
整体来看,这张图通过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展示了一个集多功能、互动性、生态可持续性于一体的绿色友好公园,旨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公共空间。

▲人文关怀测量及专项设计

该展板详细介绍了公园的设计理念和具体规划。
在“节点效果图”部分,可以看到公园内的不同场景,如步道、绿植区以及人们在公园中活动的情景,呈现出公园的整体风貌和使用情况。
“植物分析”板块列出了公园内使用的各种植物,包括中文名、拉丁文名、高度、冠幅等详细信息,有助于了解公园的植被构成。
“人文关怀策略”部分展示了公园如何通过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设置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区、老人活动区等,体现了对各类人群的关怀。
“空间细节”板块通过图示和文字说明了公园内的空间布局和设计细节,包括文化内容、植物、铺装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专项设计”板块则展示了公园内的一些特殊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最后,“剖面效果图”展示了公园的剖面图,呈现出不同区域的垂直空间设计和整体结构。
整体来看,这张图全面展示了一个绿色友好公园的设计理念、具体规划和细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人文关怀、生态环保和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通过科技赋能生态,打造智慧化全龄共享公园。结合物联网灌溉的无障碍农田与互动装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自然教育融合。以儿童为纽带,串联微地形智慧游乐区、跨代协作耕作空间,激活社区生态共治,通过数字化互动培育代际情感,为智慧城市更新提供兼具环境效益与社会温度的创新范本。

设计亮点

本项目以“绿色智造·和谐共生”为内核,创新打造智慧生态型代际共享公园。设计将绿色智造技术融入生态基底,通过光伏廊架、智能雨水花园及循环材料应用,构建低碳运维闭环;结合物联网灌溉的无障碍农田与AI互动科普装置,实现自然教育与资源循环双驱动。以儿童为纽带,串联全龄农耕协作、微地形智慧游乐等场景,激活跨代际情感联结与生态共治。空间兼顾生物多样性修复与社区参与,用科技赋能自然体验,以智造推动绿色资源共享,重塑高密度城区“人—自然—社区”可持续共生范式,为智慧城市更新提供兼具生态韧性与社会温度的创新样板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