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生境,物灵同栖——NbS视角下城市边缘区更新规划与生境再塑
Urban Fringe Area Renewal Planning and Habitat Restructuring from the NbS Perspective

主创设计:石珂 刘希音

指导老师:孙世界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6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34
热度:1066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江山生境,物灵同栖——NbS视角下城市边缘区更新规划与生境再塑

院校名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孙世界

主创姓名:石珂 刘希音

设计时间:2025-01-06

项目地点:江苏南京

项目规模:526.62ha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场地分析与概念生成

以规划未来的视角,提出基于以bs理论的生态规划新概念,进行环栖霞山片区“全生态”规划设计。

设计说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遇到的生态问题也日趋严重,生态保护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分析现状,以“规划未来”的视角确认定位:江山生境,物灵同栖。规划山水融城的生态城区,对山进行绿心修复、绿脉复连,对水梳旧连新、就势曲流,同时考虑四时有景、规划三级绿地系统,最后据生态本底划分三类城市片区。建设万物共生的和谐片区,从时间、空间及物种管理的角度分别进行设计,并梳理制订“生态城市设计空域立体分层图则”。设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社区,对海绵城市、智慧排污、垃圾分类和能源循环再生进行明确的空间落位。最后,打造在地自循环的产业街区,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场地范围内产业进行规划。
    选择栖霞山东侧片区作为重点地段深化设计,分别针对以植物生存为主的水泥厂非遗小镇、以鸟类生活为主的生态保育科研园区和以人类活动为主的中医药主题街区进行功能细化,同时分级规划公共空间体系,为不同物种间交流提供专业化空间。

▲规划策略

规划以“全要素生态”、“全物种平等”、“全周期环保”及“全产业循环”为四大发展目标,呼应“全生态”设计理念。基于“山水融城的生态城区”、“万物共生的和谐片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社区”、“在地自循环的产业街区”
四大策略展开具体设计。分析明确以万物“和谐共生”为规划主题,整理环栖霞物种库,使设计不再完全服务于人类,而是明确到空间的、人类、植物及动物三生同栖。设计拟定“生态城市设计空域立体分层图则”,使物灵得以在平面及立面两个维度上和睦共处。

▲重点地段设计

选择栖霞山东侧片区作为重点地段深化设计,分别针对以植物生存为主的水泥厂非遗小镇、以鸟类生活为主的生态保育科研园区和以人类活动为主的中医药主题街区进行功能细化,同时分级规划公共空间体系,为不同物种间交流提供专业化空间。

▲重点地段设计

实现“江山生境,物灵同栖”最终愿景。

设计感悟

以规划未来的视角,提出基于Nbs理论的生态规划新概念,进行环栖霞山片区“全生态”规划设计。提出“山水融城的生态城区”、“万物共生的和谐片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社区”、“在地自循环的产业街区”四大策略,实现“江山生境,物灵同栖”的目标。

设计亮点

以规划未来的视角,提出全新的生态规划概念,进行环栖霞山片区“全生态”规划设计;规划以“全要素生态”、“全物种平等”、“全周期环保”及“全产业循环”为四大发展目标,呼应“全生态”设计理念。分析明确以万物“和谐共生”为规划主题,整理环栖霞物种库,使设计不再完全服务于人类,而是明确到空间的、人类、植物及动物三生同栖。设计拟定“生态城市设计空域立体分层图则”,使物灵得以在平面及立面两个维度上和睦共处。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