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苏晴
指导老师:陈岩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6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森语河畔--天津大运河文化生态湿地公园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陈岩
主创姓名:苏晴
设计时间:2025-02-06
项目地点:北辰区瑞辰路与运河东路交叉口西的运畔公园
项目规模:158304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修复改造
设计理念与总平面图
设计理念:本生态湿地公园以“绿色智造·和谐共生”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风景、休闲游憩、湿地保护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保育类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定位为水生植物和鸟类的天堂,旨在重现河流生机,让万物复苏,同时链接人们的生活,传承文化遗产。
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融合东方文化元素,将传统美学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湿地文化长廊采用中式建筑风格,搭配木质结构与雕刻,展示湿地文化知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观鸟阁以古风亭台为灵感,提供舒适观鸟设施,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喂鸟区和蛙声伴客区则通过互动设计,增强游客与自然的亲近感,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观鱼区和湿地植物体验区是公园的核心,采用现代水循环与生态养殖技术,种植丰富水生植物,设置科普标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长知识。设计风格上,我们不设限,鼓励创新与多样性,注重满足大众日常需求,打造便捷、舒适、环保的休闲空间。
通过合理规划,公园不仅提升了居住环境质量,还体现了绿色智造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传统文化、享受现代生活品质的理想场所,真正实现了绿色智造与和谐共生的目标。
设计说明
前期分析与概念推演
植物配置:芦苇生命力强、生长快,适应环境广,湖边开花时美观,是固堤造陆、净化水质的先锋植物。水杉耐寒耐湿、生长迅速,是秋叶观赏树种,可营造“漂浮森林”景观。挺水植物如千屈菜、菖蒲等和浮水植物如睡莲、浮蓬草等,既满足生态需求,又丰富景观层次,提升公园生态与美学价值。
生态修复
设计亮点:缓冲带通过地形设计,营造有利于动植物生存的气候,加强隔离,降低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影响。创造两栖类、鸟类等动物栖息环境,构建物种迁徙、基因交换的廊道。构建“水陆交替带 - 邻水区 - 中间过渡区 - 近陆区”模式,强调本土化的植物群落构建。通过提升生境丰富度、加强栖息地建设、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形成本土适应能力的湖滨带湿地系统。
鸟瞰图展示
本项目紧扣大赛主题,打造了集生态、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通过创新设计,营造水生植物和鸟类天堂,重现河流生机,同时满足大众日常需求,提升生活品质。项目注重环保节能,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美学结合,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感受文化、享受生活的优质空间,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生态价值。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