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没有“墙”的学校——学校社区复合化设计
院校名称: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于红霞
主创姓名:张珂荧
设计时间:2024-09-19
项目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镇江路159号
项目规模:24564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教育建筑
学校效果图,总平面图,学生和社区居民在学校的一天活动展示
展示了如何做到了学校社区复合化,并展示了学生和社区居民活动的细节。
设计说明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没有“墙”的高中。通过学校社区复合化设计在功能上,空间上,时间上做到教育资源与社区生活的深度融合,形成 “教育 + 生活 + 服务” 的社区友好校园。开放共享同时,学生安全成为一个重要挑战,且传统校园不再满足新高考改革下的需求,学生应当如何走出教室的“围墙”,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学习?
项目为学校社区复合化提出可行性建议,也针对新高考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校空间环境提出优化意见。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跑道架空
鉴于场地地块较小,跑道架空释放了有趣的弧形空间,二层跑道衔接体育馆的二层,将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作为复合空间向社区开放。学校以风雨中庭为模糊且清晰“界限”,将教学区与社区共享区域(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也是学生与社区居民在动线上的分离。这样既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很容易地做到了开放共享。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课走班制的出现,学生应当突破教室的“围墙”在更多元化的空间中学习,生活。故校园环境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积极乐观的氛围。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动线分析图和内部空间展示
展示了空间规划和局部教学空间。展示如何优化了教学空间和校园环境。
设计感悟
项目为学校社区复合化提出可行性建议,也针对新高考改革需求对学校空间环境提出优化意见。通过亲身经历与采访在校高中生提取校园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愿景,存求学校的新的存在方式,新的学生校园生活和全新的社区体验。具有可行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设计亮点
项目为学校社区复合化提出可行性建议,也针对新高考改革需求对学校空间环境提出优化意见。释放跑道下空间,作为复合空间向社区开放。学校以风雨中庭为模糊 “界限”,将教学区与社区共享区域(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分离,也是学生与社区居民在动线上的分离。这样既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很容易地做到了开放共享。
项目为学校社区复合化提出可行性建议,也针对新高考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校空间环境提出优化意见。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跑道架空
鉴于场地地块较小,跑道架空释放了有趣的弧形空间,二层跑道衔接体育馆的二层,将空间利用得淋漓尽致,作为复合空间向社区开放。学校以风雨中庭为模糊且清晰“界限”,将教学区与社区共享区域(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也是学生与社区居民在动线上的分离。这样既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很容易地做到了开放共享。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课走班制的出现,学生应当突破教室的“围墙”在更多元化的空间中学习,生活。故校园环境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促进积极乐观的氛围。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