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社区——基于绿色建筑技术方向下的包头某旧工业厂房改扩建设计
Treeutopia

主创设计:何佳颖

指导老师:周碧瑶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5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

0
热度:264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植物社区——基于绿色建筑技术方向下的包头某旧工业厂房改扩建设计

院校名称: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周碧瑶

主创姓名:何佳颖

设计时间:2025-01-03

项目地点:包头市友谊十八小区内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4568㎡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基地入口实景图及现状分析

由于该地缺少集中售卖与空间,且缺少功能齐全的集市,因此将建筑打造为社区集市并且能成为社区食堂,为社区人员提供及时的食材加工促进社区交流与凝聚力、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健康与营养以及减少食物浪费等优点。社区集市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增强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且能够吸引居民聚集,增加社区活力,带动周边商业发展。社区集市以其便利性、经济性、环保性和社交性等优点,成为现代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还促进了社区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居民交流,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

设计说明

该场地位于包头市友谊十八小区内,由于该地缺少集中售卖与空间,因此旨在将建筑打造为社区集市并且能成为社区食堂,为社区人员提供及时的食材加工促进社区交流与凝聚力、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健康与营养以及减少食物浪费等优点。它是满足居民基本需求、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场所。
集市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摊位的数量、大小和排列方式。摊位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空间,因此采用模块化摊位。此外考虑设置休息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方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休息和使用,并且在设计中加入垂直农场,作物的生长环境完全由人类创造并控制,需要极大的电力能源的消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虑将原有烟囱改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例如太阳能板或风力发电机。通过利用太阳能板,太阳能屋顶可以收集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设施所需的能量。另一种选择是使用风力发电机。垂直农场通常位于高楼建筑或塔楼中,因此可以利用建筑物周围的风能来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这不仅可以满足农场设施的电力需求,还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通过将原有烟囱改造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垂直农场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降低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轴测图及方案分析图

旧工业厂房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工业文化,改造中注重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立面、标志性元素(如烟囱、桁架、砖墙等)。轴测图能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如室外集市、社区食堂、垂直农场、休息区等,优化空间利用。采用模块化摊位布局,合理规划摊位数量与通道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与购物体验。增设休息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提升便利性与舒适性。

剖透视、总平面及各层平面图

剖透视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建筑内部各层之间的空间关系,能够重点展示建筑的设计特色,如中庭、挑空空间、垂直绿化、采光天窗等。总平面图和各层平面图展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详细展示每一层的功能布局,如摊位、厨房、就餐区、垂直农场等,确保空间合理利用,优化室内人流、物流动线,提升使用效率与舒适性。

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通过图纸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如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提供详细的绿色技术施工要求,如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雨水回收系统、垂直绿化等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和施工工艺。改造原有烟囱为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设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体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图纸优化建筑围护结构、通风系统、采光设计等,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舒适性。

设计感悟

本项目将包头市友谊十八小区闲置场地改造为社区集市与食堂,满足居民采购、餐饮及社交需求。采用模块化摊位布局,增设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提升便利性。垂直农场结合烟囱改造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设计兼顾功能性、经济性与生态性,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设计亮点

1. 多功能性:将场地改造为社区集市与食堂,满足居民食材采购、餐饮需求,同时促进社区交流与凝聚力。  
2.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摊位布局,合理规划摊位数量与通道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与购物体验。  
3. 配套设施完善:增设休息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提升便利性与舒适性。  
4. 垂直农场创新:引入垂直农场,实现作物生长环境可控,提供健康食材,减少食物浪费。  
5. 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原有烟囱为太阳能或风力发电设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体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6. 社区与生态结合:兼顾社区需求与生态效益,推动社区发展与环境友好型设计相结合。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