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
The Peach Colony

主创设计:王一帆  朱滢雯 韩琳

设计成员:王一帆  朱滢雯 韩琳

指导老师:Yat Ming Loo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4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0
热度:8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桃花源

院校名称: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利特建筑学院Bartl

指导老师:Yat Ming Loo

主创姓名:王一帆  朱滢雯 韩琳

成员姓名:王一帆  朱滢雯 韩琳

设计时间:2023-01-19

项目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项目规模:100,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总体鸟瞰图+项目渲染图

受《桃花源记》中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愿景所影响,该项目旨在创造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悠闲绿岛”。绿化与房屋被放置于项目的边界,与繁忙的现代都市形成天然的隔绝。而隐秘的入口与若隐若现的悠然氛围则暗示着内部怡然自得的市井生活,该项目用模糊的边界激发人们的探索欲,引导人们进入并享受市井的氛围。

设计说明

简版设计说明:
本项目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桃花源记》,试图在宁波城市环境中营造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为人们提供一个短暂逃离现实、沉浸于市集生活的空间。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我们通过转译宋朝市井,营造建筑空间,让人们在此暂时忘却焦虑,与自然、社区和文化重新建立联系。设计空间结合了传统市场的开放性与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创造出既具社交活力又能提供片刻宁静的城市避难所。

详细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桃花源记》为灵感,在宁波构建一个现代“桃花源”,并借鉴《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生活意象,重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营造充满烟火气的都市空间。
设计以“渐入桃花源”为逻辑,通过公共市场、艺术家工作室、图书馆、城市农业等入口,引导市民自然融入其中。核心市场采用模块化布局,结合共享庭院、休憩空间与绿化景观,使人在游走间逐步放松身心,感受生活的温度。
项目特别强调水系与园林塑造市井氛围,借鉴桥市与河岸关系,让河道贯穿场地,与步道、广场交织,使市民在水岸间漫步、交流。园林结合城市农业,提升生态效益,同时提供沉浸式的自然体验。
在材料和构造上,项目选用可持续建材,如本地砖、木材与透光织物,结合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技术,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共存。通过光影的设计,创造出晨昏不同的空间氛围,让人们在市场与城市之间游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流转的诗意。
最终,项目希望在市场的热闹与水岸的宁静之间,创造一个既具市井活力,又承载精神寄托的都市空间,让人们在日常中找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叙事剖面+总平面

该项目以《桃花源记》的乌托邦式田园理想为灵感,并借鉴《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市活动与河岸空间,将当代社交需求与不同的市井生活与空间模式相结合。通过重构古代繁荣活力、悠然自得的市井生活,为繁忙的城市打造了一个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平衡当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同时,延续了市集的烟火气与自然的诗意。与此同时,绿化策略、亲水设计、被动式响应环境策略、城市农场、雨水回收等绿色智造策略被应用在整个项目中,体现了该项目对可持续设计的思考与响应。

场地调研 + 主题分析

本页面围绕“拾起废墟——市场、遗忘与希望之间的城市”这一核心主题,结合历史研究、场地调研及设计策略,构建项目的整体框架。通过分析《清明上河图》等历史画卷,探讨宋代市场空间的布局及其社会意义,并结合“市”与“井”等传统文化符号,研究市场在城市中的互动关系。场地分析部分涵盖功能分区、水系统、绿化空间及街道层级,揭示市场空间的衰退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同时观察非正式商业空间的运作方式。主题分析进一步聚焦于市场空间的衰败、废墟再利用以及现代城市面临的去中心化、压力因素和全球性挑战。基于这些研究,设计策略提出了通过空间重构、景观介入和互动体验等方式,重新激活市场的社会属性,使其不仅是商业交易场所,更成为促进社区交流、提供精神慰藉的公共空间。

核心岛设计

该部分集中展示了本项目的核心设计——湖心岛集市空间。封面图呈现了湖心岛集市的最终效果设想,打造一个让游客暂时忘却社会身份与烦恼,沉浸于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的理想场所。
左下角展示了湖心岛的空间概念图,包括河岸设计与整体布局。湖心岛的空间结构分为园林内围与市井外围两部分,以动静结合、闹中取静的方式塑造场地氛围。外围采用模块化市井空间,通过木板、种植区、玻璃等可变单元,灵活组合形成不同主题区域,与河岸形成多样化互动,使游客能沉浸于文创集市等特色活动。而内围则为园林空间,提供更私密、静谧的场所,使人们可以独处、散步或进行私人约会,在社交与宁静之间自由切换。

设计感悟

本项目融合《桃花源记》的自然意境与《清明上河图》的市井活力,打造充满烟火气的现代“桃花源”。水系和园林贯穿场地,重塑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市场采用模块化布局,结合共享庭院与城市农业,营造沉浸式都市漫游体验。项目兼顾市场活力和生态友好,采用本地材料与可持续策略,为宁波城市更新提供创新示范。

设计亮点

桃花源意象的现代演绎 —— 以《桃花源记》的乌托邦式田园理想为灵感,结合当代市场与社交需求,打造都市**“世外桃源”**,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提供短暂逃离与身心平衡的空间。

历史文脉的重塑与延续 —— 借鉴《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市与河岸空间,通过水系、步道、市场等空间组织,重构古代市井生活的互动模式,让市集的烟火气与自然的诗意在现代城市中得以共存。

市场+社区+自然的复合功能 —— 通过市场、共享庭院、步道与绿化空间的交融,形成商业、社交与生态体验并存的多元场所,增强社区互动,塑造富有温度的公共空间,回应传统市井的开放与包容特质。

可持续建筑设计 —— 采用本地材料、被动式通风、绿化策略,降低建筑能耗,实现低碳环保的运营模式,使市场、社区与自然共生,延续传统建筑对环境适应性的智慧。

流动的空间叙事 —— 通过广场、活动空间到市场中心岛的渐进式空间过渡,形成“渐入桃花源”的空间体验,使人们在游走间感受缓慢、松弛的氛围,呼应古画卷轴般的叙事方式。

生态策略与都市农业 ——在屋顶和公共区域引入绿化和城市农业元素,使建筑不仅是商业场所,也成为城市中的绿色生态节点。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