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秩序重组-哈尔滨道里区松江村改造规划
Re-planning the countryside - renovating Songjiang Village, Daoli District, Harbin

主创设计:潘思睿  李秦飞 张嘉璐

指导老师:李清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4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0
热度:7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重生·秩序重组-哈尔滨道里区松江村改造规划

院校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其它-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清

主创姓名:潘思睿  李秦飞 张嘉璐

设计时间:2024-12-31

项目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道里区松江村

项目规模:644万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总平面图

对村庄车行路重新规划,增加垃圾站,快递站等设施,让村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绿道经过村中多数大树,在为村民提供运动场地的同时,进行树木保护

设计说明

松江村是哈尔滨市郊,村中居民依靠农业和轻工业和渔业为生,大部分为外此工作的农村人。松江村城市发展的一道不起眼的缩影,也是数千家庭生活场景的见证。拥挤的小楼见证了人们在此穿梭,院里枯黄的玉米杆见证了谷粒变得金黄,上锁的大门见证了货物不断进出。随着时间不断发展,昔日的熙熙攘攘的生产生活景象已成为历史景象,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杂草荒芜、毫无生机的废弃地,小楼玻璃窗破损,院内杂草丛生,大门腐蚀严重,松江遗址也曾遭到破坏。如何重构村中的生境,让其成为可以自循环的生态体系?如何重建周围居民与场地的关系,让人与场地的联系得以和谐可持续?如何更好的保护松江遗址,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三个方面,深入挖掘松江村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活方式的情况下,设计将重新思考新的时代背景下,自然、场地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重新构建场地内人与环境共生的生态体系,重新联系起人与场地之间的纽带。

现状分析

场地更新

依据实际情况,对场地重新进行划分。家庭工坊的设计考虑了货车的进出,同时考虑居民的生活环境,将工坊和住房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住房更新

不同家庭对居住空间面积要求各不相同,村民依旧可以像原来一样修建自己想要的居住空间,但这次将有设计师进行干预指导,村民也不需要再在道路边开辟的小菜地,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了种植地块。

设计感悟

在前期调研阶段,团队成员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等步骤,也深入居民和规划局进行探究,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后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期团队中的三人分工合作,将各自负责的进行整合划分后取得了我们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出的最好成果。我们知道自己的设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望评委海涵。

设计亮点

面对松江村存在着人、自然与场地之间失衡的尖锐矛盾,使用文化地域性格理论深入分析场地的生态、历史、经济价值。在保留场地主要历史肌理的情况下,提出居民参与设计和场地更新两个主题,通过修建景观绿道、重新划分地块、增加新的功能等手段,使场地达到自然生境恢复、产业经济升级、文化精神重唤的规划效果。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