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巢新居——李村东里17、18号楼危房重建改造项目
Homecoming New Residence – Licun Dongli Buildings 17 & 18 Hazardous Housing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Project

主创设计:陈宇洁  杨睿涵

指导老师:李蕾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4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

0
热度:9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归巢新居——李村东里17、18号楼危房重建改造项目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蕾

主创姓名:陈宇洁  杨睿涵

设计时间:2024-12-01

项目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南侧李村东里小区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5047㎡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建筑

总体鸟瞰图

设计说明

本方案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南侧的李村东里小区,基地现状为两栋三层砖混简易楼,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然而,设计并未简单地推倒重建,而是尊重并保留场地的历史特色,提取原有建筑的红砖材质作为新方案的立面元素,保留院落空间格局及场地中的大树,让居民在新的居住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熟悉的温暖与亲切,延续他们的情感纽带。同时,方案引入现代化康养服务设施,采用酒店式运营管理模式,不仅满足原住民的居住需求,还增加小部分租赁户型以适应市场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功能布局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建造方式上,所有户型采用标准化设计与模块化建造,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保证了户型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为未来的需求变化预留了空间,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项目积极践行“绿色智造”理念,应用太阳能板和水资源循环处理系统,实现能源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让建筑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和谐共生。本方案契合本届大赛“绿色智造·和谐共生”的主题,通过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功能与技术的创新,为未来的人居环境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范例。

背景分析与设计策略

现代康养服务设施

绿色智造与模块化设计

设计感悟

该方案通过对李村东里小区危房的重建改造,成功地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居住需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健康社区。项目不仅尊重老居民的情感与记忆,还引入现代化康养设施与绿色建筑理念,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践价值,与大赛主题紧密契合。

设计亮点

历史传承:保留和利用原有红砖材质,传递地方文化与历史记忆。
绿色智造:应用太阳能板与水资源循环处理系统,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灵活户型:采用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保证户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社区营造:引入现代康养服务设施与酒店式管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