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池可莹 叶雨薇
设计成员:池可莹 叶雨薇
指导老师:胡越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更新改造类 - 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老厂新生——闲置空间、建筑垃圾、荒芜景观的在地重生
院校名称: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胡越
主创姓名:池可莹 叶雨薇
成员姓名:池可莹 叶雨薇
设计时间:2024-12-19
项目地点: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路南侧
项目规模:26100m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更新改造类-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鸟瞰建筑废料在地利用示意图 ▲区位分析 ▲场地现状说明▲总平面图
本方案将园区中的办公楼、黑马艺校部分拆除,将主厂房、东配楼、灰渣池部分保留并改造。 本项目对热力厂特有的工业空间——除尘塔、灰渣池等因生产工艺形成的结构进行活化利用,将闲置生产设施转化为社区服务的载体,打造兼具工业记忆与创新活力的园区公共服务空间,活化利用闲置空间。本项目以厂区办公楼、黑马艺校拆除产生的混凝土、钢材、玻璃等原生材料为核心资源,将具有历史印记的锅炉房钢架、输煤廊道等工业遗构进行加固,成为承载新功能的记忆载体,将建筑废料进行在地利用。
设计说明
▲首层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办公楼及主厂房效果图
技术图纸清晰展现改造后园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优化,景观渲染图聚焦灰渣池改造的景观树池及主厂房的玻璃绿廊室外景观,以工业遗存为骨架串联生态景观,实现工业记忆与自然生机的有机共生。
▲改造效果图▲场地拆改示意图、功能分区图、绿化分布图▲建筑策略分析图
分析图对比呈现场地更新策略:保留工业框架重塑功能空间,原生材料循环利用激活废弃结构,立体绿化体系植入荒废区域,诠释工业遗存有机更新与生态共生的设计逻辑。
▲绿化分析图▲建筑分析▲剖透视功能区示意图
剖透视渲染图展现场地活力空间与厂房结构再生逻辑,绿植分析图通过垂直-地面-屋顶三级系统,量化工业遗存与生态景观的共生关系,诠释改造后的生态效益与区域活力。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该项目思路清晰,活化闲置空间,融合工业记忆与生态活力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