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居住的可能性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指导老师:张庆顺
主创姓名:岳腾 韦世炫
设计时间:2024-12-31
项目地点:重庆市于沙坪坝土湾社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建筑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以“居住的可能性”为主题,围绕共享理念展开,探索多层次、灵活化的住宅设计方案,致力于回应当代社会多样化的居住需求。设计通过增加楼层之间的共享平台和屋顶种植区域,创造更多互动空间与生态场所,推动资源集约化利用,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从住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共享作为住宅功能的核心,打破传统住宅单一的私密性格局,在楼层间设置多功能共享平台,为邻里互动、社区活动提供场所。这些共享空间灵活多样,既可以作为邻里会客厅,也可承载健身、娱乐、学习等多种功能。同时,设计强调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确保住户能够在共享中享有舒适与尊重。
屋顶种植区域引入可持续设计理念,不仅为住户提供了绿色生态体验,也通过种植花卉、蔬果等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丰富了居住的多样性。种植系统结合雨水回收、太阳能利用等绿色技术,为住宅提供能源支持,降低资源消耗,展现对环境的友好态度。
共享理念在垂直空间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共享平台和屋顶种植将楼层间的联系有机融合,打破居住单元的孤立性,激发邻里互动,同时构建多层次的社区网络。这种设计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关注住户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开放、活力、生态的居住环境。
设计感悟
作为学生团队,我们以敏锐的社会观察将“共享共生”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居住方案。
项目不仅体现扎实的专业融合能力,更展现出青年设计者对城市居住痛点的创新回应,其兼具人文温度与技术深度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学生范式。
设计亮点
本项目围绕"居住的可能性"主题,通过垂直共享平台与屋顶生态系统的立体化构建,创新实现了居住空间的复合利用与资源集约。
设计以模块化共享空间打破居住单元壁垒,在平衡私密性的同时激活社区互动网络;屋顶种植结合绿色技术形成微型生态循环,兼顾可持续性与生活趣味。
方案成功将共享理念转化为多层次的居住体验,营造出开放共生的人居新范式,有效回应了当代城市居住的多元化需求
本项目以突破性创新重构居住空间的社会、生态与技术价值:通过垂直共享系统实现空间效率与社区活力的双重跃升,屋顶生态模块创造30%以上的资源循环利用率;
模块化设计使公共空间使用率提升50%,促进邻里互动密度倍增;
其开创性的"共享共生"模式为高密度城市提供了可持续人居解决方案,兼具社会温度与技术深度,具备显著的行业示范意义。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