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
City Walk

主创设计:戴飞宇

设计成员:茅书恺、蒋晓桥

指导老师:臧公秀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3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商业街区

0
热度:28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城市漫步

院校名称: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指导老师:臧公秀

主创姓名:戴飞宇

成员姓名:茅书恺、蒋晓桥

设计时间:2024-06-02

项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

项目规模:11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商业街区

现状问题与场地分析

郭巷街道拥有数万人口,地块内有着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利用,作为城市中心的一块高价值土地,如何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又会从这个地方带走什么。

设计说明

本项目位于苏州市郭巷街道核心地段,基地毗邻京杭大运河与澹台湖景区,周边分布居住区、商业综合体及历史文化街区。设计以 "城市漫步" 为核心理念,通过功能复合、空间重构与生态融合,打造辐射吴中片区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地标。
整体建筑布局采用 "垂直城市" 理念进行立体化功能布局。地下两层设置智能停车场与生鲜市集,地面层打造体验式商业街区,二层以上通过退台设计形成空中连廊,串联文化展览中心、创意办公区与屋顶花园。特别设置老年活动中心与儿童成长乐园,形成全龄友好型空间体系。商业动线采用 "回" 字形布局,结合中庭采光井与导视系统,实现各功能区的有机联动。
设计提取苏州园林 "移步换景" 的造园智慧,主入口处设置直径40米的下沉广场,结合水幕投影形成视觉焦点。内部动线以流畅的弧线贯穿各功能区,在转折处设置休息驿站与艺术装置,形成 "流动的画廊"。建筑立面采用渐变穿孔铝板,既保证遮阳效果又营造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屋顶花园设置雨水收集系统与垂直绿化墙,形成立体生态系统。
本项目通过功能、空间、文化的三维重构,构建集商业消费、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活力枢纽。其创新的设计手法不仅提升了区域空间品质,更通过文化传承与生态智慧,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建成后将成为展示苏州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为市民创造多元、共享的美好生活场景。

设计理念与总体规划布局

设计以 "城市漫步" 为核心理念,运用苏州园林传统“移步换景”式手法,通过功能复合、空间重构与生态整合,打造辐射吴中片区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地标。希望周围居民在该地块设计的吸引下,提升地块活力。

垂直业态分布与节点展示

整体建筑布局采用 "垂直城市" 理念进行立体化功能布局。地下两层设置智能停车场与生鲜市集,地面层打造体验式商业街区,二层以上通过退台设计形成空中连廊,串联文化展览中心、创意办公区与屋顶花园。特别设置老年活动中心与儿童成长乐园,形成全龄友好型空间体系。商业动线采用 "回" 字形布局,结合中庭采光井与导视系统,实现各功能区的有机联动。

绿色系统与体验优化

立体绿化式的设计呼应“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成为城市的呼吸肺,街区的整体绿化融合苏州传统园林美学,使得整个地块能够融入郭巷街道的整体大环境之中。

设计感悟

本设计以 "城市漫步" 为核心理念,通过功能复合、空间重构与生态整合,打造辐射吴中片区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地标。在功能布局上创新采用 "垂直城市" 理念,构建涵盖商业、文化、办公、休闲的立体化复合功能体系,通过分层退台与空中连廊实现全龄友好型空间交互。空间形态设计融合苏州园林 "移步换景" 的造园智慧,运用参数化曲线动线与渐变穿孔立面,营造动态流动的空间体验。

设计亮点

水乡风貌特色的规划理念,将苏州水文化基因与现代都市功能深度融合,构建 "立体城市生态圈",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赋能。
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多维度、全方位绿色建筑系统,实现街区可持续发展。
多维利用的功能体系,地下 2 层智能停车场 + 生鲜市集,地面层体验式商业街区,2-6 层文化展览与创意办公,屋顶生态花园形成 "垂直城市" 标杆。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