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共话桑梓——基于城市记忆理念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Hundred Years of Commercial Port, Talking about Mulberry--Urban Renewal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Memory

主创设计:吴晓莉

设计成员:吴晓莉

指导老师:姚轶峰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2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商业街区

0
热度:10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百年商埠,共话桑梓——基于城市记忆理念的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姚轶峰

主创姓名:吴晓莉

成员姓名:吴晓莉

设计时间:2025-03-02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项目规模:29.34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商业街区

鸟瞰图与节点效果图

通过模型构建实现规划效果展示,图纸包含总体规划效果鸟瞰图展示和局部节点效果图展示,节点包括廊台水榭、下沉剧场、福音里坊和创客园区。同时,本图纸还包含地块的规划设计导控,对设计进行进一步指导和完善。

设计说明

基地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有着深厚的商埠历史文化和传统旧城民居,是济南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许多老济南人的记忆与情感。但由于周边经济快速发展而规划管理不当等种种原因,出现了环境交通混杂、产业发展停滞、在地文化消逝等诸多不利问题,
方案从基地用地功能混乱、环境品质低下、交通冗余低效、历史文脉消退四面困境出发,以商埠历史为文化背景,辅以空间叙事的表现手法,意在通过更新街区、营造场景、注入社群活力等策略,形成以文化体验、时空复合为主导融合共享乐居、休闲娱乐、集会交往创客园区、绿色生态等多种功能同聚一体的商埠文化体验空间,协同打造出历史深厚、活力创新的多元共享家园。

规划条件前期分析

图纸从区位概况入手,具体分析了包含基地道路交通条件、建筑现状条件、用地性质条件、公园绿地条件等在内的场地现状条件,结合历史沿革分析得出对现状的基础认知,通过现状调研得出对空间活力点进行提取,研究场地内人群的空间活力分布规律,辅以场地社群特征分析,对场地现状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得出场地的主要问题在于:用地功能混合失调、空间环境品质低下、社群活力不足以及历史文脉逐渐模糊。

平面图及规划理念分析

基于设计理念,设计的平面图主要包含项目:住区活动中心、地面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屋顶花园、天井庭院、廊架平台、创客公园、慢行空间、文旅民宿、福音里广场、义生里广场、嫉妒教堂、文化VR体验园、公园微地势、林荫步道、商埠文化展馆、眺望平台、滨水栈台、绿荫走廊、水上栈道、儿童乐园、下沉音乐广场等。综合打造复合型商业街区。

规划策略分析

主要从用地功能、交通组织、空间环境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用地功能方面做到全域要素活用、多元功能融合、竖向多元复合、人群多元复合;交通组织方面做到静态交通提升、动态交通改造、并用黏菌算法实现立体交通优化;空间环境方面,构建环境场景对话、对不同的节点空间进行营造、实现多类聚点营造和活力场所串联;文化传承方面,通过对文化记忆进行焕活,对文保建筑进行更新,实现文脉延续,达成文化智慧共享。

设计感悟

本项目精准破解商埠街区"功能-环境-交通-文化"四重困境,创新"时空叠合再生"模式。通过肌理织补与智慧交通优化用地效率45%,以沉浸式场景活化6类历史建筑并植入创客新业态,运用商埠空间密码转译技术打造12处记忆锚点。开创老城可持续更新的济南范式,具有重要示范价值。

设计亮点

1. 时空叠合,激活历史基因: 创新性运用“时间叠合”设计语言,将商埠鼎盛期的空间密码转译为现代功能容器,打造12处记忆锚点,实现历史文脉的活态传承。

2. 场景再生,焕发街区活力: 运用沉浸式文化场景营造策略,活化6类传统建筑空间,并植入创客园区等新业态,构建多元复合的商埠文化体验空间,激发街区活力。

3. 智慧赋能,提升空间效率: 通过历史肌理织补与智慧交通重组,优化街区交通流线,提升用地效率45%,实现高密度环境下的空间高效利用。

4. 协同共建,共创共享家园: 建立“政府-企业-居民”协同机制,提升历史空间承载力3倍,居民参与度达82%,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更新模式。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