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栖·纪元———农业疗愈驱动型乡村复兴范本
Cultivating Habitat · Era: A Model of Rural Revival through Agriculture Therapy

主创设计:刘晓艺

设计成员:陈怡沁

指导老师:常江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2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0
热度:25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耕栖·纪元———农业疗愈驱动型乡村复兴范本

院校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常江

主创姓名:刘晓艺

成员姓名:陈怡沁

设计时间:2025-02-12

项目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头和村

项目规模:78.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平面设计

第二张图集中呈现了头和村乡村振兴实践的平面规划设计、节点分析以及农业疗愈剖面分析。平面规划设计部分,清晰展示了村庄的整体布局,合理划分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农业区、疗愈区、生活区等,各区域相互协调,为乡村的全面发展奠定空间基础。节点分析则聚焦于关键位置,如滨河景观带、儿童友好型设施等,详细阐述了这些节点在引导人流、组织活动、提升空间品质方面的作用,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触点。低碳设计板块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实现生态友好型发展。农业疗愈剖面分析通过竖向设计,揭示了从地下土壤层到地上作物种植的多层次结构,结合疗愈植物选择、灌溉系统布置,突出了农业与疗愈功能的深度融合,为村民和游客创造兼具生产与健康促进的复合空间,全方位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

设计说明

在洪泽湖畔头和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我们以“农业疗愈”为核心,构建“耕栖纪元”生态发展范本。项目围绕“疗愈驱动、低碳循环、多维共生“三大策略,重塑乡村空间与产业形态。
设计以“稻田疗愈“为脉络,保留原生圩田肌理,植入农耕体验、自然教育、康养疗愈三大功能模块。通过搭建"稻作疗愈环廊”,串联滨河景观、共享农园与林下冥想空间,将传统农田转化为身心疗愈载体。露营基地与田园酒店采用装配式低碳建筑,塑造零碳旅居体验;儿童自然教育通过童话广场等寓教于乐设施,构建自然认知网络。
产业规划上,开发"稻作疗愈课程+节气农事体验+生态农产品"复合产业链,建立村民合作社与城市社群的双向联结。水系治理采用海绵村庄技术,打造弹性生态基底,使
洪泽湖生态价值转化为可持续乡村动能。项目通过农业场景的疗愈化重构,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前期分析

第一张图展示了头和村乡村振兴实践的前期分析。内容涵盖自然条件,如村庄位于洪泽湖畔,气候特征及土地资源状况;社会人口方面,包括村民年龄分布、职业结构;现状问题则聚焦于水系碎片化与疗愈场景缺失、村庄空心化与现代产业冲突以及非遗记忆消逝与文旅体验同质化等。这一分析为后续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基础。

规划分析

第三张规划分析图全面展示了头和村乡村振兴的多元实践。零碳建筑与露营基地比邻而居,前者采用环保材料与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后者融入自然,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选择。规划结构科学合理,将村庄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各区域相辅相成,促进村庄整体发展。特色农业疗愈板块独具创新,智链"稻+鱼+鸭"模式实现农业与疗愈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为村民和游客创造兼具生产与健康促进的复合空间。疗愈场景体验则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空间,如五感疗愈区、花境区等,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的疗愈功能。

效果展示

第四章效果展示聚焦于头和村乡村振兴实践的显著成效,通过农业、疗愈成果及前后改造对比直观呈现。在农业方面,“互联网+生态式农田”,开启农业营销新纪元,创新的种植模式与管理方式使作物产量大幅提升,特色农业疗愈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还增加了附加值,为村民带来更高经济收益,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疗愈功能的实现同样亮眼,疗愈电子指南的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群需求,提升了村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体验,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前后改造对比更是直观,原本落后的村庄如今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多元,充分展现了项目实施带来的巨大变化,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头和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和发展思路。

设计感悟

该项目以“农业疗愈”为创新点,构建“耕栖纪元”发展范本,通过“疗愈驱动、低碳循环、多维共生”三大策略,重塑乡村空间与产业形态。植入多功能模块,搭建“稻作疗愈环廊”,实现农园的身心疗愈转化。产业规划开发复合产业链,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乡村动能,探索“三生共融”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推!价值。

设计亮点

该项目设计亮点突出,具有以下几方面:

一、 理念创新,核心突出

以“农业疗愈”为核心构建“耕栖纪元”生态发展范本,围绕“疗愈驱动、低碳循环、多维共生”三大策略重塑乡村空间与产业形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二、功能多元,体验丰富

设计上保留原生圩田肌理,植入农耕体验、自然教育、康养疗愈三大功能模块。通过“稻作疗愈环廊”串联滨河景观、共享农园与林下冥想空间,将传统农田转化为身心疗愈载体,打造了多元化的乡村体验。

三、 产业融合,链条完整

产业规划开发“稻作疗愈课程+节气农事体验+生态农产品”复合产业链,建立村民合作社与城市社群的双向联结,实现了三产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四、技术先进,生态友好

水系治理采用海绵村庄技术,打造弹性生态基底,使洪泽湖生态价值转化为可持续乡村动能,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五、 建筑低碳,旅居独特

露营基地与田园酒店采用装配式低碳建筑,塑造零碳旅居体验,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生态友好型旅居环境。

六、 教育寓乐,认知提升

儿童自然教育通过童话广场等寓教于乐设施,构建自然认知网络,提升了乡村的教育功能和吸引力,促进了乡村的人才振兴。

七、 示范性强,推广价值高

项目通过农业场景的疗愈化重构,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其他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