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转型下废弃地下空间更新设计
Renovation design of abandoned underground space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ites

主创设计:李柯卫  郝世青

设计成员:陈昱辰

指导老师:郑斌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2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更新改造类 - 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15
热度:227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工业遗址转型下废弃地下空间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郑斌

主创姓名:李柯卫  郝世青

成员姓名:陈昱辰

项目地点:山西太原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更新改造类-工业遗迹保护与更新

项目整体介绍,地区分析以及背景文化

设计说明

矿产等天然资源是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然而,长期矿产开采带来了资源枯竭与环境治理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去产能政策逐步落实大量煤矿关闭,废弃矿区数量激增。关闭的矿区往往留下大片裸露的土地、陈旧的建筑以及四通八达的地下空间,并且多数煤矿在关闭后直接被遗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等问题。本项目选取山西太原废弃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场地内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了解场地中的道路情况,地形地貌现状,植被生长状态等,总结场地现存问题并探索未来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将太原废弃煤矿分为地上、地表、地下三层空间,梳理地上废弃建筑分布,有序进行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深度了解采矿活动对于地表土壤与自然植被的破坏,并依据生态修复理论,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策略与方法;开发矿区地下空间,以艺术设计手段探索矿区地下空间未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设计策略的合理性并反思研究结论的局限,为未来废弃矿区的工业旅游开发、矿区地下场景设计等工作提供思路的参考与经验的借鉴。

设计策略,功能分析

地下采光图解以及效果图

建筑生成

设计感悟

我国国内正在向地下空间迈进,对于地下废弃空间的探索将对于我国国内很大一部空间有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对于地下废弃矿区的发掘主要是场景复原,工业旅游为主,本项目基于艺术设计的角度重新以展陈空间的角度去设想将地下空间作为一个博物展厅,集当地建筑特色与传统文化再造地下空间。

设计亮点

将废弃矿区分为地上建筑空间,地表生态空间以及地下生产空间进行垂直空间的三层空间重构,地上建筑群改建为酒店民宿以及艺术创客中心;地表作为景观生态公园;地下以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空间重构与功能重建,建设地下展览空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