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郭小可
设计成员:于明、邵楚翘
指导老师:王洁宁、王越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1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居住区景观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共同生活的N种可能
院校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指导老师:王洁宁、王越
主创姓名:郭小可
成员姓名:于明、邵楚翘
设计时间:2024-12-20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项目规模:9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
鸟瞰图与策略意向展示
鸟瞰规划与策略意向则凸显整体设计的协调性,以科技为媒介,将冰冷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温暖的人情纽带,最终实现社区文化复兴与“N种生活可能”的愿景。
设计说明
总平面图—前期分析—场地认知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本次场地的基本情况,结合《济南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等规划文件,针对规划中提出的“构建邻里–街道“两级生活圈体系的目标和模式,提炼八大要点,并划分了唐冶南区的生活圈等级。结合用地类型、绿地系统等场地现状,进行了场地初步认知。
场地梳理—方案推演—主题深化—运营策略
通过对场地的人群分析、业主调研、SWOT分析及问题梳理,我们提炼主题,推演方案,结合提出的三个策略,三个策略覆盖主要场地,但不同以往的是,我们并不局限每个场地的适用人群,而是考虑囊括了全年龄段人们的需要设计场地及设施。在基于发达的数字化技术基础下,打破僵局、维系亲密的邻里关系,创建代际交往机会,共建大家美美与共的“N”种生活可能。
节点分析与展示
场地内节点都是在某种技术引领下的场景叙述,分析图都是以技术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场地分析的结构叙事,并搭配漫画图的形式展现场景可能性以及场地效果。我们赋予了每一位人物性格和背景,每一节漫画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对应我们可能性的展开。当然我们社区的社交可能性不止于此,他会通过人与人间的交流,生成更多种可能,N种可能。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该方案以“多元共生”理念构建全龄友好社区景观,通过生态廊道、共享菜园等六大功能模块,精准对接儿童与老人高频需求。设计融合智慧社区服务理念,运用模块化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植入林间栈道与科普系统强化人境互动,实现社区生态韧性提升与居民满意度增长,为城市更新提供“人文-生态-功能”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
设计方案以技术赋能人文,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公共空间价值,构建“自反馈-自优化”的生态闭环,旨在实现社区文化的复兴与邻里关系的重塑。总体设计思路清晰、布局合理,表达技法成熟,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