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智赋能,城境共融
Green 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Urban Integration

主创设计:廖芷以  李毅

指导老师:姜敏 向辉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1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0
热度:445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绿智赋能,城境共融

院校名称: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姜敏 向辉

主创姓名:廖芷以  李毅

项目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项目规模:9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规划类-城市及园(校)区规划

▲基地分析及设计流程

通过对基地周边环境及内生外生条件的梳理,聚焦核心问题、理念提出到手段落实的设计流程阐述,以及对周边环境和内部人群场地的分析,明确引入以交互生长为核心,秉持绿色智和、生态共生,融合低碳与智慧的发展方向,为打造城境共融的城市片区提供了清晰的前期规划思路。

设计说明

项目选址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梅溪湖二期片区。我们立足基地及周边龙王港片区“湿地生态基底优渥、智慧医疗产业集聚”的禀赋优势,紧扣“绿色智能·和谐共生”大赛主题,提出以“绿智赋能、城境共融”为核心的规划框架,构建“湿地疗愈-数智驱动-人本交互”三位一体的未来健康城市范式。  
    在策略层面,我们以生态修复与低碳功能耦合为基底,智慧产业升级与空间治理协同为动能,人本交互与社群共融为价值导向,系统性回应“双碳”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的空间诉求。通过低碳绿境创想、智造慧城启思、交互链城创新三大策略,推动生态韧性、智能治理与社群活力深度融合,探索“自然-技术-社会”协同进化的城市发展路径。  
    设计最终目标为构建“人与城共愈、绿与智共生”的未来健康城市样板,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生态优先、智慧引领、人本包容的创新发展范式,助力“双碳”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

▲片区鸟瞰图及三大策略

通过鸟瞰效果,直观呈现出长沙梅溪湖二期片区城市设计的多元亮点,并从绿境低碳创想、智造慧城启思、交互链城焕新这三大设计策略方面进行深入梳理,明确引入生态与智慧深度融合、交互共生的城市发展方向。
在绿境低碳创想策略下,鸟瞰图呈现出廊道与山水联通的特色。廊道串联功能区,践行低碳出行;山水联通融合自然水系与山体,通过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构建绿色水循环体系,大面积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打造低碳生态基底。​
智造慧城启思策略使城市空间布局智能化。从鸟瞰视角可见,智能平台让城市管理高效协同,建筑分布与功能规划更合理,温域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建筑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环境适配,城市运转更智慧节能。​
交互链城焕新策略催生多元交互空间。鸟瞰图中,不同功能区紧密相连,产业区与社区有机融合,产城人交互共生,公共空间与商业区域穿插,为人们提供丰富交流场所,激发城市活力,形成 “生态筑底、智慧赋能、交互生长” 的活力城市格局。

▲片区总平面图及交互生长空间落位

对于交互生长理念进一步解读,并设计了其在该区域的空间落位策略。同时,通过总平面图更加全面地展示了该设计方案绿智赋能、城境共融的亮点。
在生态布局方面,依据绿境低碳创想策略,生态廊道与景观步道纵横交错,连接各功能区,沿途绿植密布,搭配屋顶绿化,形成绿色覆盖网络。自然水系蜿蜒其间,与山体相连,周边布局弹性雨水花园、蓄水胶囊,构建绿色低碳水循环,筑牢生态基底。​
在城市管理方面,依据智造慧城启思策略,智能平台控制中心与各区域传感器、执行设备相连,实现对城市环境、交通、能源的实时监测与调控。建筑布局借助温域数字孪生技术优化采光通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融入智慧理念。​
在功能融合方面,依据交互链城焕新策略,产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紧密相邻且相互融合。产业区为社区提供就业,社区为产业配套,产城人深度交互。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穿插其中,与商业区域结合,打造多元交互空间,激发城市活力,塑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片区。

▲绿境低碳空间落位及智造慧城空间落位

绿境低碳创想策略与智造慧城启思策略的空间落位是对绿智赋能、城境共融的进一步展示,表现该项目的可行性、可量化、可复制、可推广。
在可行性层面,无论是绿境低碳相关设施,还是智造慧城的技术应用,都基于成熟技术与实操经验,具备落地条件。​
在可量化层面,通过植物覆盖面积、温湿度等环境数据,以及空间使用效率等指标,能够精准评估设计效果。
在可复制性上,绿化模式与智能模块采用标准化设计,不受建筑类型与区域限制,易于推广。
从可持续性来讲,绿色设施与智能管理系统持续发挥作用,随着技术升级不断优化,为片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设计感悟

我们的项目围绕 “绿色智能・和谐共生”,融合生态、治理与人本交互,打造 “湿地 - 医疗 - 人居” 协同的健康城市范式。借 “三元耦合模型”,破解城市低碳与健康服务难题,构建量化、可复制技术标准。以龙王港为突破口推动区域转型,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将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设计亮点

本项目以“绿色智能·和谐共生”为内核,开创性地实现生态修复、智慧治理与人本活力的三维协同:
通过湿地碳汇网络与近零碳医院集群的深度耦合,破解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割裂困局;
以全域数据中台驱动资源效率跃升45%,树立智慧城市治理新范式;
依托藤蔓城市布局与区块链共治平台,激活社群参与度至85%,重塑高密度城市的健康生活场景。
通过可复制的“湿地修复-智能微网-全龄交互”技术模块,为全球城市提供生态基底重塑、技术赋能升级、社群网络激活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彰显中国在健康城市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示范引领。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