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净·景——“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疗愈滨水景观设计
Tranquility,Cleanliness,and Scenery--Healing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主创设计:张如璐 王鹤翔 许文丽

指导老师:仇同文 晓君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1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园区景观

0
热度:47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静·净·景——“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疗愈滨水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仇同文 晓君

主创姓名:张如璐 王鹤翔 许文丽

设计时间:2024-04-18

项目地点:南京市浦口区原康居公园

项目规模:1.6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园区景观

效果图、鸟瞰图展示

顺应静·净·景”的设计主题,以及以下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1)以自然为师,采用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结合河道现状,对其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系统研究区域和场地的自然条件,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引入适宜生长的植物系统,营造自然生态的河道景观。
2)以地方精神为灵魂,彰显地方文脉挖掘场地生态、区位、景观和文化的独特元素,充分突出河道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发展主题并加以利用,用景观的手法彰显当地的文化艺术。
3)以人为本,注重游览者与景观的互动体验,通过分析人的心理需求,结合场地环境、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等,在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并融入主题文化,突出互动装置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设计说明

该设计以南京市浦口区的原康居公园为对象,以“静·净·景”为主题,围绕场地功能重塑,滨水空间开发,传承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该场地进行改造,以改造的方式来恢复滨水公园的繁华,使公园更加具有生机活力。遵循以自然为师,地方精神为灵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引入适宜生长的植物系统,营造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
    场地主要采用流线型的设计,流线型的应用主要灵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该场地它本身与河流相邻,为了更好的与水融合,抽象概括了水波的造型,加以提炼整合,于是形成了该场地的造型。另一方面就是切合主题“绿境流动,活力循环”,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生机活力、有情怀、有温度的景观设计,流线型的造型更加活泼,同时也照应了疫情常态化下人们向往自由的心理。
    在整体的设计当中,不仅仅是地形、线条之间的变化,在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方面也进行了设计。南京市有“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美誉,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到一代草圣林散之,在铺装上的深浅变化来比喻浓墨和淡墨之间的变化,自然互动区的梅花水帘装置下面的水池正是比喻温泉,梅花也是南京市比较出名的花朵之一,场地里有较多的高低起伏变化,正是对百里老山的呼应。银杏、森林、白鹭、等自然生态当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场地中更是多处体现。
    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设计,以传承、生态、健康这三个角度切入,以附近居民或游客体验生活,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和传承历史文化为目的,设计出一个具有当地历史文化,充满活力,有情感温度的滨水景观设计。

场地平面布置图

场地主要采用流线型的设计,流线型的应用主要灵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该场地它本身与河流相邻,为了更好的与水融合,抽象概括了水波的造型,加以提炼整合,于是形成了该场地的造型。另一方面就是切合主题“绿境流动,活力循环”,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生机活力、有情怀、有温度的景观设计,流线型的造型更加活泼,同时也照应了疫情常态化下人们向往自由的心理。
    在整体的设计当中,不仅仅是地形、线条之间的变化,在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方面也进行了设计。南京市有“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美誉,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到一代草圣林散之,在铺装上的深浅变化来比喻浓墨和淡墨之间的变化,自然互动区的梅花水帘装置下面的水池正是比喻温泉,梅花也是南京市比较出名的花朵之一,场地里有较多的高低起伏变化,正是对百里老山的呼应。银杏、森林、白鹭、等自然生态当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场地中更是多处体现。

设计场地背景分析

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基地为西侧住宅区。其中,西南侧的亚东滨江和园为保障房工程,现状绿地公园作为保障房的配套设施而建,东临芝麻河,南临江淼路,西临浦东路,

人群、文化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内涵的提升变得十分迫切。然而,如今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一味追求“现代化”,导致设计普遍趋同,地域文化特色缺失,且互动性较少。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国家改善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契机,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挖掘地
域文化特色,构建与城市区域现状产生积极互动的景观系统。
      在设计当中,抽象与概括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和整理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文化,并结合现代景观的功能、形式、审美的要求,顺应自然滨水景观的环境,设计创造出既具有地域文化又具有情感温度的健康的互动性滨水景观。

设计感悟

遵循以自然为师,地方精神为灵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引入适宜生长的植物系统,营造自然生态的滨水。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生机活力、有情怀、有温度的环境,流线型的造型更加活泼,照应了人们向往自由的心理。以传承、生态、健康三个角度切入,感受自然和传承历史文化为目的、的滨水景观设计。

设计亮点

以地方精神为灵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铺装上的深浅变化来比喻浓墨和淡墨之间的变化,自然互动区的梅花水帘装置下面的水池也正是用来比喻温泉,梅花也正是南京市比较出名的花朵之一,场地里有较多的高低起伏变化,这也正是对百里老山的呼应。银杏、森林、白鹭、等自然生态当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场地中更是多处体现。同时,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滨水景观设计,以静·净·景为主题,设计出一个疗愈心境,干净自然,优美的疗愈型景观。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