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野
Looking For Nature

主创设计:李家兴、董一言

设计成员:马冠宇、宋治朋

指导老师:曾忠忠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9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教育建筑

0
热度:7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寻野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曾忠忠

主创姓名:李家兴、董一言

成员姓名:马冠宇、宋治朋

设计时间:2024-10-13

项目地点:北京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教育建筑

设计概况与鸟瞰图

设计选址校园轴线末端地块,为应师生对日益增长的教学空间需求与教学模式的转变,讲“自然田野”引入教学研讨空间,为师生提供“绿色、开放、共享”的多模式教学研讨空间。

设计说明

在当下,高校教学规模持续扩张,教学模式也经历着深刻变革。现有教室难以容纳师生教学活动,其单一的空间形式更难以契合师生日益增长的研讨需求。设计地块处于校园轴线西侧末端,场地面积 2100 平方米。其北临宿舍区,是学生的住宿场所;西临学生活动中心,作为校园课余活动与校园剧场使用;南临教师办公楼,作为教师的实验室与办公场所;东临校园道路,是师生上下课的道路之一。​
然而,这片场地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它肩负着作为校园景观轴线终点的重任,需在视觉和空间上为校园景观序列画上完美句号;另一方面,要充分承载师生多元化的研讨需求,这对空间设计的功能性与灵活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设计以“寻野”为核心理念。将绿色中庭引入研讨空间,让建筑与自然展开有机对话。在延续校园的文脉,保留校园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构建激发学术交流的活力空间。在中庭南北两侧,延伸出不同类型的研讨休闲空间,满足师生多样空间需求。同时,巧妙形成 “上起、中承、下转” 三级空间序列,使书屋成为校园中一处充满社交活力、洋溢自然绿意且饱含人文情怀的休憩之地。

建筑生成与平面设计

在水平结构上,以中庭为核心形成“洄游”流线,组织不同类型的研讨空间。同时依托中庭设置室外活动平台提升空间活力。

剖面设计与模型效果

在垂直结构上,依托中庭与层高变化形成“观、游、憩”三类研讨空间。同时,依托采光天窗形成丰富的光线变化进一步提升研学空间活力。

空间效果与立面设计

通过立面格栅与中庭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不同时段的光影在丰富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形成了对于传统教学空间的突破。

设计感悟

巧妙解决场地双重挑战,通过绿色中庭与自然对话,延续校园文脉。通过三级空间序列,打造多元学习空间,满足师生多样研讨需求。融合自然与人文,全方位提升校园体验,同时在空间利用与功能打造上体现了对于当下教学空间转型的思考。

设计亮点

1. 场地斜向设计组织校园人流,同时利用中庭延续校园景观轴线 ;
2. 中庭空间串联开放研学空间,将自然引入教学环节;
3. 通过层高变化形成三类研学空间,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效果;
4. 保留场地现状树木,同时形成树下休憩空间,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尊重。

专家评语

本设计以绿色中庭活化校园轴线,创新层序空间重构教学互动,自然对话与文脉延续彰显场所精神。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