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隐江畔——老年友好的绿色疗愈民宿群设计
Mountain Retreat by the River——Design of Elderly-Friendly Green Healing Homestay Cluster

主创设计:杨思柳

设计成员:徐洁

指导老师:黄善洲 潘敏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8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旅游休闲建筑

2
热度:474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山隐江畔——老年友好的绿色疗愈民宿群设计

院校名称: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黄善洲 潘敏

主创姓名:杨思柳

成员姓名:徐洁

项目地点: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项目规模:8246㎡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旅游休闲建筑

项目鸟瞰以及设计定位

本页内容包括项目区位图、上位规划、文化背景分析、周边道路规划、周边建筑风貌、场地高程分析以及场地现状。

设计说明

本地域性民宿设计以退休老人为主要受众,深度融合养老、疗愈双重理念,旨在打造一处心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休闲养生居所。
建筑设计灵感源自周边壮丽江景与连绵山峦,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并融合自然元素,让每间客房都能拥抱壮阔自然景观来促进身心放松。
场地内公共建筑作为民宿的“精神堡垒”矗立于场地中心,它既是聚会交流的主要场所,又是一种精神寄托。此设计整体旨在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滋养,让退休生活焕发生机。
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公建设计融合主动式与被动式策略,希望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同时,最大化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具体手段包括在屋顶铺设绿化植被,以改善微气候;采用双层呼吸式幕墙,增强自然通风与采光;设置特朗勃墙,利用太阳能进行被动加热;以及运用可变表皮技术,灵活调节室内环境等等。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更彰显了人文关怀,力求创造出一个既环保又宜居的建筑空间。民宿的绿建设计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建筑的能效与环境适应性。如采用遮阳格栅遮挡夏日烈阳,墙面垂直绿化不仅美化环境,还增强建筑保温隔热效果;屋顶天窗引入充足自然光,增强了其生态美学价值。

设计条件分析与部分技术图纸

本页内容包括场地植被分析、方案探索、建筑元素提取、设计理念、方案研究、总体布局、场地交通流线组织、主动式绿建技术、项目总平面图与立面图。

绿建技术运用以及建筑空间设计

本页内容包括风环境与日照分析、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分析、民宿户型设计与公共建筑设计。

技术图纸与绿建节点大样

本页内容包括公建与两侧民宿的各层平面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绿建节点大样。

设计感悟

项目在绿建方面采用了前沿的环保材料与节能技术,大幅降低能耗,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设计思路上,项目巧妙融合了现代美学与地域文化元素,创造出既具时代感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空间体验,展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与人文关怀。

设计亮点

设计定位把握了老龄化社会这一大背景,专为退休干部这一特定群体设计,展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建筑布局依山傍水,因山就势,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还巧妙地顺应了地形,彰显了因地制宜的古老智慧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建筑立意深远,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当地文化的生动载体,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巧妙结合,让人在欣赏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建筑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得到满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环境设计意趣盎然,多个景观节点如珍珠般散落,又如珠链般串联全场,既保留了场地原本的走势和风貌,又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公建与民宿的布局既分隔又相通,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
码头将人们的视线和想象无限拓宽,创造出了一片独特的亲水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水的灵动与温柔。
绿建设计方面,项目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等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建筑围护结构采用了先进的保温材料和技术,有效减少了室内外温差带来的能耗。建筑内部还配备了高效节能的设施设备。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