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陈玉妍
设计成员:黄芊艺 邱晨希 王祉涵 王正午
指导老师:张俊徽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8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泥炭地的消失,威士忌的哀伤——基于叙事蒙太奇的艾雷岛生态游线规划
院校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
指导老师:张俊徽
主创姓名:陈玉妍
成员姓名:黄芊艺 邱晨希 王祉涵 王正午
设计时间:2025-02-01
项目地点:英国,艾雷岛(Islay)
项目规模:600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旅游区规划
场地定位与前期分析
艾雷岛是苏格兰以生产威士忌闻名的重要岛屿,每年都会举办以威士忌为主题的节日。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保护泥炭地,推动艾雷岛的整体发展。艾雷岛的泥炭地与泥炭威士忌的酿造密切相关。岛上的人们用铁锹和挖掘机开采泥炭地,将其加工成泥炭,然后运往附近的酿酒厂。酿酒厂在酿酒的干燥阶段会燃烧泥炭,以防止大麦发芽。在这个过程中,泥炭中的烟雾被大麦吸收,通过蒸馏将部分烟熏味保留在大麦中,形成了传说中的泥炭味威士忌。通过分析各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各产业在艾雷岛三个阶段中的比重。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酿酒业迅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紧随其后;第三阶段,重视泥炭地的保护,一系列新兴产业得到发展。艾雷岛拥有相对优越的泥炭资源。目前,泥炭开发的主要形式是人工排水、挖掘和切割。
设计说明
现状分析与规划依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泥炭地的自然侵蚀也在加速。我们确定了一些人地矛盾严重的泥炭地块,并根据影响因素将其分为三类。由于泥炭在艾雷岛分布广泛,整个岛屿的生态和产业链几乎全部建立在泥炭地之上。图中展示了艾雷岛八个主体通过泥炭地之间的联系,这八个主体分别是:泥炭地、威士忌酒厂、当地政府、当地居民、农牧民、环保主义者、外地游客和企业。后续设计的联系用黄色图标表示。泥炭社会地图通过泥炭地将艾雷岛的各个主题相互连接起来。
游线规划与活动策划
图纸采用轴侧法描述了农业、葡萄酒和牧场的具体措施。农业的相应措施是结合工程措施使用轮作;结合原料加工技术体验开展农场科普和体验活动;农场品酒和农场观光。对于葡萄酒产业,相应的工程措施是泥炭风味加工体验与特色节庆活动相结合,如葡萄酒庄嘉年华和天然泥炭地观光。在牧业方面,相应的工程措施有:结合工程措施的合理放牧方法;结合牧场景观的葡萄酒品尝的商品销售。
设计愿景与效果图
集约农业与野生牧场的战略塑造了可持续的生态旅游,让游客和威士忌爱好者在旅游观光的同时增强归属感。同时塑造威士忌酒厂的活动,展示泥炭加工的全流程工厂效应,为举办各种酒节嘉年华活动搭建公共舞台。软化泥炭地,建设泥炭地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置沟渠、种植生态植物、将农牧用地让位于泥炭地等方式,重塑泥炭地结构,恢复自然栖息地。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本设计创新性融合泥炭地修复与威士忌产业振兴,以生态游线串联保护与体验。需关注监测机制长效性及利益主体协同性,建议强化碳汇核算体系,总体构建人地共生的可持续范式。
该项目以“叙事蒙太奇”手法串联艾雷岛泥炭地修复与威士忌文化遗产,通过生态廊道设计还原泥煤生境,将威士忌酿造工艺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节点,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模块化游线融合GIS监测与社区参与机制,为岛屿型生态治理提供创新范式。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