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村-更新-共兴生——基于共生理论下的村庄规划设计
Village Tourism. Renewal. Co-prosperity - Villag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mbiosis

主创设计:焦歌

设计成员:王煜 孙录伟 唐治 连煜东

指导老师:周艺南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4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 美丽乡村

0
热度:9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旅村-更新-共兴生——基于共生理论下的村庄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周艺南

主创姓名:焦歌

成员姓名:王煜 孙录伟 唐治 连煜东

设计时间:2025-02-02

项目地点:河南省巩义市丁沟村

项目规模:114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美丽乡村

现状分析

河南省巩义市丁沟村是位于嵩山山北麓的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是国家重要的佛寺祈福之地,文物寺庙保存完好,后来村里的铝矿业发展了起来,矿坑的挖掘严重影响了村子的生态环境,并与村庄显得格格不入。通过分析丁沟村的产业和现状发展,找出丁沟村发展滞留的原因:产业模式单一、本土特色缺失和基础设施匮乏等。

设计说明

河南省巩义市丁沟村是位于嵩山北麓的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是国家重要的佛寺祈福之地,文物寺庙保存完好,后来村里的铝矿业发展了起来,矿坑的挖掘严重影响了村子的生态环境,并与村庄显得格格不入。
本设计分析丁沟村的产业和现状发展,找出丁沟村发展滞留的原因:产业模式单一、本土特色缺失和基础设施匮乏等。设计上通过引入“共生”理念,对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共生。在生产方面,对现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矿坑和罗汉寺特色旅游,规划整理了四条游客旅游路线,为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提供机遇,并实行周期性产业运转模式,即在农业时节好时投入农业生产,在旅游旺季时投入旅游商业;在生活方面,修复丁沟村传统院落,将“围合式”、“街巷式”、“杂糅式”的街巷进行空间利用的整合,并对居民房屋和罗汉寺寺庙进行建筑修缮;在生态方面,打造“共生单元”,修复矿坑与河道,做生态明沟,改善当地土地和水质环境,提高村子可持续性。
本设计保留了丁沟村原有的村庄肌理,对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进行共生修复,意在提高村子经济潜力,打造丁沟村乡村振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共生更新策略

通过引入“共生”理念,对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改革共生。在生产方面,对现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矿坑和罗汉寺特色旅游,规划整理了四条游客旅游路线,为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提供机遇,并实行周期性产业运转模式,即在农业时节好时投入农业生产,在旅游旺季时投入旅游商业;在生活方面,修复丁沟村传统院落,将“围合式”、“街巷式”、“杂糅式”的街巷进行空间利用的整合,并对居民房屋和罗汉寺寺庙进行建筑修缮;在生态方面,打造“共生单元”,修复矿坑与河道,做生态明沟,改善当地土地和水质环境,提高村子可持续性。

总平面规划布局

将丁沟村的可用资源进行整合布局,整理杂乱的建筑与街巷空间,梳理交通,腾出公共空间,引进产业和村民广场,为村子注入活力。

矿坑修复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融合共生理念,将村子的矿坑不利因素打造为特色矿坑旅游景点,并对被破坏的土质水质进行生态修复。完善村庄的业态布局,打造村庄的产业发展轴与重点发展片区。

设计感悟

1.本项目将丁沟村村庄现状问题循脉剖析,总结了发展滞留的根本原因,引入并结合“共生”理念,对村庄未来产业模式、生活方式、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2.本项目在村庄可持续发展上分析较多,如矿坑修复、生态河道等,非常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
3.本项目设计内容丰富详实,研究问题透彻,设计方法表达的较为全面。

设计亮点

1.当今国家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和“绿水青山”、“生态修复”,本设计为国家重点战略方针的基层实施贡献了可供参考的设计思路;
2.本设计将丁沟村村庄发展问题分析得较为透彻,并对村庄未来规划提供了发展建议;
3.本设计结合“共生”理念,对村庄的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进行共生修复,在村庄规划的可持续性上具有创新性;
4.本设计将丁沟村的矿坑这一消极因素转换为旅游特色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有较大帮助。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