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徐川
指导老师:邵华美
作品编号:ILIA-S-WORL1304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综合建筑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启航之地·BIOCK-现代城市背景下强化社交空间和参与性的青年公寓
院校名称:河南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邵华美
主创姓名:徐川
设计时间:2024-09-01
项目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项目规模:9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综合建筑
▲问题聚焦与设计理念
在规划 “启航之地・BIOCK” 青年公寓时,我们深度剖析现存问题并融入设计理念。高房租阻碍青年入住,为此选址交通便捷且地价合理处,降低成本控房租。社交难,租客难有稳定社交圈,便借鉴俄罗斯方块模块化构建,休闲广场、交流角等,依兴趣强化分区,助力社交。缺文化氛围易让租客孤独,于是设创客区,办创意活动,点燃文化热情。公共资源紧、管理乱影响体验,就扩充公共设施,嵌入智能管理,保私密舒适,力求打造青年梦想家园。
设计说明
▲模块化分析
“启航之地・BIOCK” 青年公寓巧妙运用模块化设计。整体上,按功能分区模块化组合,公共区的便捷设施、休闲区的舒适配置,充分发挥各区域效能。居住空间借鉴俄罗斯方块排列,粉碎男孩、蓝色瑞克、克利夫兰Z等形态打造单人房、双人房、四人间,满足多样居住需求。模块拼接衍生出多元社交角落,走廊、转角稍加修饰,就为青年提供互动交流空间,让公寓实用又温馨。
▲空间行为模式分析
空间根据不同的需求组合不同的空间,给人们不同的体验感。个人活动的发生需要满足人们对自我隐私保护的需求,既需要通过视线的遮保证空间的独立性与私密性,同时要求降低环境噪音的打扰,保证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舒适。小团体活动需求:小团体活动是三五好友在闲暇时间的小聚,相较于个人行为,此类活动由于人数的增加,所需场地更大、私密性与独立性要求相对降低。社交性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是形成不同小圈层的重要方式,在有意识的选择下来到各功能区的人群,被相同的兴趣爱好所“链接”,形成自然而然的交流。
▲共享空间分析
共享空间中可以得到饮食、知识等多方面的满足,人们来到公共空间既有吃饭、清洁这一类基本的有目标,有计划完成的必要性活动,同时包含人们有参与的意愿,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自发性活动,以及有赖于他人参与的社会性活动。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