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共栖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76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
项目名称:万物共栖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贝岗湿地公园
项目规模:占地80公顷
评审展板
设计说明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贝岗湿地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为扭转这一局面,恢复湿地生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改造刻不容缓。我们深入调研场地,分析现存生态问题,推演设计方向。策略上,重建本土植物群落,根据物种习性打造丰富植被层次和多样生态空间。我们以蓄水湖区为生态核心,北岸沿獄江构建20米宽生态防护林带,植入阶梯式净化系统;南岸划设核心保育区维持原始湿地生境。西侧主入口综合服务区串联游客中心、生态展馆与休憩设施,通过架空栈道衔接陆生植物观察廊。东岸设置全景映像厅,环湖绿道系统整合观鸟塔、亲水阶梯及生态浮岛,通过汀步、栈桥串联多元生境界面,实现生态保护与沉浸式体验的有机融合;改造完成后,湿地生态系统将全面复苏,生态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同时增强人与湿地、湿地与城市的互动共生。
以双湖体系为核,北岸布局生态防护林带与阶梯净化区,南岸保留原始湿地。西入口集聚服务设施,东岸设全景映像厅。环湖绿道串联观鸟塔、亲水阶梯及生态浮岛,汀步栈桥连接多元生境,实现保护与体验平衡。
评审展板
设计感悟
通过重塑自然岸线肌理,采用柳枝扦插、芦苇群落植入等低干预驳岸修复技术,重建生态缓冲带。依托本土种子库,形成沉水植物净化区、鸟类遮蔽林带与两栖动物产卵场的立体生境网络。创新设计潮汐模拟沟渠系统,恢复湿地自然水文节律,同步构建观鸟塔、生态浮岛等生物媒介设施,打造期望珠江口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韧性样板。
设计亮点
本设计以“湿地生命网络再生”为核心理念,通过低干预生态工法重构水文-植被-生境协同体系。创新提出“弹性边界”策略,以北岸生态防护林衔接城市界面,南岸保育区维系原始湿地基因库,形成自然演替与人工引导的动态平衡。游憩系统以架空栈道、生态浮岛等轻量化设施串联生境观测点,将科普体验融入生态修复过程。设计通过模块化驳岸修复技术、本土植物群落再生及生物廊道织补,系统性增强湿地自愈能力,为高密度城市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延展范式。其融合生态正义与公众参与的设计逻辑,契合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题。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