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林,育富在乡—大食物观视角下的森林要素型乡村规划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1 17:42

浏览量

367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60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规划类 - 美丽乡村
项目名称:藏粮于林,育富在乡—大食物观视角下的森林要素型乡村规划
设计时间:2025-02-20
项目地点:池州市元四村
项目规模:35平方公里

二、策略篇

通过对元四村现状进行分析,搭建了以“大食物”为主题的策略框架,并通过围绕文化、生态、产业、人居四方面,利用黏菌算法、ArcGIS和MaxNet模型等技术进行模拟和设计,提出如何利用全域全要素,支撑森林型乡村发展的问题。 通过退耕还林、人工补植、坡向优化等措施恢复山体植被,结合经济林(油茶、松桃)固土防沙,形成可持续生态链;同时,利用ArcGIS和MaxNet模型,精准分析土壤、降水、坡度等自然条件,优化作物布局并进行林下套种。 通过智能检测、智能培育、农业大数据平台、温室控制、智能运输、智能收割等措施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智能化生产控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对农产品打造供应链数据分析和协同系统。 在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和村庄层面搭建各类体系落实大食物观,并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宣传和弘扬大食物观。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安徽省池州市元四村为实践基地,立足“大食物观”理念,通过系统性规划探索乡村生态、产业、人居与文化的协同发展。针对现状问题,项目提出“四维策略”:食链优化基于黏菌算法重构交通网络,提升资源流通效率;森食共生通过林下经济拓展农林复合产业,构建菌类、药材等高附加值种植体系;食智建造引入智能化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转型;食风传承以氏族文化与农耕传统为纽带,打造文化场景节点,赋能乡村治理与品牌建设。空间规划上,设计以装配式建筑群为核心,沿河布局生态组团与文化建筑,修复传统民居风貌,植入便民活动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场景。运维层面通过三期建设逐步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前期聚焦土壤、林地及水体修复;中期推动耕地分区种植与闲置用地功能活化;后期构建完整的食物产业体系,实现“自然-食物-人”的共生循环。项目融合智慧APP运营与绿色技术,优化雨水循环系统,强化一二三产联动,最终塑造兼具生态韧性、经济活力与文化认同的森林型乡村振兴样板。

一、现状篇

元四村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近郊,拥有丰富的村庄森林资源,有林地开发潜力及林下种植适宜性,在围绕 “大食物观”,结合消费需求升级,呼应全球粮食安全现状,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强调 “大食物观” 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拓展食物来源。 元四村林地生态环境优秀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产业方面以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业为主;人居方面,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农业发展需求,缺少旅游配套和文化场所,部分部分民居年久失修,多数建筑失去传统风貌,人口流失现象明显,且居民活动场所类型单一;文化方面有着因地制宜的作物构成独特的饮食习惯,其农耕文化的价值与大食物观息息相通,也有着氏族文化构建当地秩序。如何利用这里的资源及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发扬饮食文化迫在眉睫。

三、规划篇

在元四村中沿河岸布置不同功能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结合规划设计中拟定的流线,形成以大食物观为引导的游览路线;同时在建筑构造中利用装配式建筑,达到施工效率高、设计灵活性强、节能环保和建造成本低的效果。 以一年四季为时间节点,利用不同季节的特点,结合大食物观和当地特色文化,设计一系列不同的特色活动,让元四村对游客有一年四季丰富的独特吸引力;同时在运维设计中利用分期项目建设,保证整个规划周期顺利建设和日后运维效果。其次对产业进行不同产业间进行逻辑梳理和关联设计,达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效果。另外通过开发“智慧+乡村APP,来对元四进行线上运维,为元四注入新活力。 对元四闲置用地进行重新利用和规划建设,打造文化休闲、便民服务、互动体验的场所,通过结合大食物观,满足当地居民需求并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文化。,同时通过对元四村域内进行环境界面的整治和重新设计,进一步优化元四村村庄界面,对河岸环境进行提升。 通过对元四环节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研评估,设计了一套土壤与雨水循环系统,满足大食物观指引下的林地和耕地的不同种植需求,达成绿色生态循环的效果。

四、愿景篇

愿景篇主要包含整体鸟瞰图、特色建筑,包括智能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建筑组成。沿河建筑是设计主要塑造区域,其中主要包含森林食物工坊、粮仓民宿群、祠堂文化展馆等组团。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大食物观”为理论内核,创新性提出黏菌算法优化乡村交通、林下经济驱动产业转型、智慧技术赋能生产体系、多元文化激活乡村治理四大策略。系统性破解食物安全、人口流失、文化断层等痛点,为同类型森林乡村提供可复制的协同发展范式,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符合国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战略导向,值得奖项肯定。

设计亮点

1. 技术创新:黏菌算法优化乡村路网,智慧APP整合资源管理,装配式建筑群实现低碳营建。 2. 生态融合:林药套种、土壤修复与雨水循环系统构建“自然-生产”闭环,提升生态韧性。 3. 文化赋能:以氏族文化、农耕传统为核心,设计场景节点与便民空间,激活乡村文化认同。 4. 产业联动:通过林下经济、耕地分区种植与三产融合,形成高附加值食物产业链。 5. 分期实施:三阶段建设兼顾短期整治与长期发展,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