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形构境——以情境主义构造可参与景观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69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居住区景观
项目名称:流形构境——以情境主义构造可参与景观
设计时间:2024-12-20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红花岭工业区
项目规模:11.9 公顷
▲总平概念生成与场地分析
以流动为主题,地形为载体,选取自然界的元素:流水、山峦、隧道。流水启发参数化壳体的设计,使之成为链接平台和地面的廊道;山峦启发广场上微地形的设计,隧道则从地面生长为儿童游玩的平台。
设计说明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陷入景观的“非真实性”中:难以与景观产生视觉之外的互动,而将其视为“打卡点”。现在的景观通过文化设施和大众传播媒介构筑一个弥漫于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伪世界。于是,本项目采取抵抗的目的,使人的生活重新成为真实生存的瞬间。
情境主义提出,抵抗的策略主要有漂移、异轨和构境。漂移是一种穿过各种各样空间环境的快速旅行的方法。异轨则是通过对文本中一个元素的异位挪用,使之发生在原语境中没有的情景中。构境则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真实的愿望重新构建人的生活瞬间,以游戏的方式生活;游戏情境中没有商业活动的功利目的,它只是临时发生的场境活动。
对于漂移,本项目通过连续性的建构可嬉戏环境与曲线连廊,让人们注重参与景观的心理感受;曲线连廊围合的空间里是泼溅的地形,让人们在漂移中感受地形的变化与魅力。对于异轨,本项目的主题“流动”是自然元素的重要部分。本项目通过对“流动”的元素挪用,将“流动”应用于此居住区方案中,使景观因不同于传统居住区景观模式而产生异构效果。对于构境,本项目不设置有确定功能的场地,旨在让情境自由发生而不加入设计者的干涉。
▲鸟瞰与人群分析
情境主义希望人自发在环境中活动,而流动的廊道将人引入场地,微地形提供活动的可能性,如同滑板公园的地形让滑板有多种动作。此设计不以功能限定场地,旨在提供情境。
▲居住区整体平面与分析
方案的社区为概念方案,将均质化手法引入居住区设计,曲线让空间自然形成了外向和内向、围合与开放,塔楼+裙房的模式让居民有产住结合、下楼即商场的新模式。
▲居住区细节分析和公共空间演化
方案结合地形元素、产业特征,打造人与居住、人与景观的新型互动关系,居住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新的居住模式营造新的生活场景。“均质化”的曲线居住区是大胆的尝试。
设计感悟
深圳作为年轻人的城市,“非真实性景观”的现象格外明显:让人使用的构筑物往往朴素而实用,作为网红的打卡点又仅仅是照片的背景。本方案重新思考景观与人,结合红花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景观作为人生活的参与者,创造性地将居住区景观采用大尺度、流动性、地形构建的设计手法,让景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设计亮点
将情境主义应用与景观设计中,以主张将景观变为真实的生活瞬间。将理论的“漂移、异轨、构境”用创造性手法翻译成情境语言,大胆地构建流动性的异形景观。通过环绕居住建筑的起伏壳体和广场上的地形装置,用一体化设计将概念发挥至极致。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