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栖鸾,兴济留青——场景共建视角下的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片区景观设计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20 00:16

浏览量

1716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62
主创姓名:林子晟
设计成员:宋雨菲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项目名称:玉函栖鸾,兴济留青——场景共建视角下的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片区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晓艳
设计时间:2024-06-01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片区
项目规模:79.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前期分析与平面设计

设计片区以修复城市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原有及可利用城市空间进行整合、规划与设计,梳理片区空间结构脉络。在片区规划上,定位于片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延续,形成“一带多点”的生态布局网络。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力求达成“人水共生、焕发活力”的城市景观风貌;在片区设计中,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学科优势,走“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透过生活与自然对话”为设计主题,以居民的视角,注重景观设计细节把控,注入文化内涵,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文化兼修”的城市愿景。

设计说明

详版: 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脚步已然加快,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中心城区建设较早,建筑及户外景观建成年代也相对久远,在功能、形象及生态等方面,很难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城市许多片区景观形象落后,基础设施老旧,功能不完善,甚至出现了绿地面积缩小的情况。为促进片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完善其景观风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使片区居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对城市建设年代较早的城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七里山片区是济南市历史底蕴深厚、城市发展较早的老城区,人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疏远。本文通过对该片区的现状与居民生活方式的研究,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改善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发扬传统文化为目标,提出“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文化兼修”三大策略,在片区户外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文化景观融入、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选取片区内兴济河滨河绿带、广场、公园、居住区绿地等进行设计,探讨人与自然、场地及文化的关系,以求通过生活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户外景观,达到“透过生活与自然对话”的效果。 简版: 城市的发展使人与自然产生割裂,人们对自然的疏远,城市中的绿色公共空间减少,人与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温室效应逐渐显著,人居生活环境状况越来越差。通过充分利用、设计规划城市的绿色空间,营造舒适美观生态的城市景观空间,使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绿色空间作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能够在城市中近距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

人群分析与设计策略

片区是典型的济南老旧中心城区之一,整个片区以居民住宅为主。因此,片区内的人群组成主要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暂居的务工人员,其中,从年龄结构来看,以15至59岁的人口占大多数,60岁以上人口次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片区进行分析。通过对片区现场的现状调研以及对片区内包含的公共绿色开放空间的归纳梳理,发现片区现状存环境污染、景观单一、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

空间设计与文化融入

根据对片区的现场调研与相关道路绿化形式研究整理,归纳为三种道路绿化设计方案,分别是一板两带式道路绿化、三板四带式道路绿化、四板五带式道路绿化。 片区内的智慧景观运用主要体现在智慧停车系统、智慧慢行系统、智慧生活系统、智慧检测与管理系统这四个方面,对该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极大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还能够促进片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片区“青鸟衔玉函”的历史文化,提取“青鸟”元素。青鸟为西王母使者,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名“青鸾”。将“青”与“鸾”两种元素相结合形成当地独特标识——“鸾鸾”。清代纳兰性德在《月上海棠·中元塞外》一词中写道:“青鸾杳, 碧天云海音绝。”可见青鸾有着和谐、安宁的寓意。“鸾鸾”这一卡通形象广泛运用于场地的人工智能系统与标识系统,为当地人群提供方便、带来美好寓意的同时,还能够增加趣味性,创造品牌附赠价值,如文创产品等。

效果展示

从加强片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来看,片区内部绿化程度不高,需要通过“保绿”、“引绿”、“还绿”、“补绿”等手段进行片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保绿”指的是对片区内部的原有园林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共融;“引绿”指的是将片区周边山体、水体等绿地通过道路绿化等形式引入片区内,不仅能够形成借景,还能够将整个片区融入到济南绿色网络系统之中;“还绿”指的是将被居民私人占用或经过长时间无人管理而导致荒废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修建成公共开放空间。 从营造美丽舒适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片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增加公众参与度、认可度与归属感。通过街头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反馈,认真分析与研究,探索更加舒适宜居的景观设计。还应在片区公共绿色开放空间中增添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保证居民较好的园林游赏体验感、使用舒适度与日常生活便捷性,还能够保证后期管理与养护的便捷与高效。不仅如此,具备交往功能的公共空间有利于激发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充分利用老旧小区的楼间、走廊等开放空间设置休憩活动设施,丰富公共空间的活动功能。 从提高片区整体文化活力的角度来看,文化是支撑片区户外景观内涵的重要内容,只有以文化为纽带搭建的片区园林系统,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玉函山文化、兴济河文化的具象提取,如修建雕塑小品、设计原创基础设施样式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片区内的园林场地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园艺活动、科普教育、健康慢跑、社区志愿等,增强片区居民凝聚力,激发社区景观的文化活力。

设计感悟

设计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居民的风俗习惯与景观紧密的结合,不仅保留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还增添景观趣味性与观赏性,让历史文化能够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不断传承。 设计融入智慧景观,保证了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方便居民对场地的使用,挖掘场地空间潜力,合理规划人群动线。及时收集片区反馈信息,保证景观可持续发展。

设计亮点

从加强片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来看,片区通过“保绿”、“引绿”、“还绿”、“补绿”等手段进行片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保绿”指的是对片区内部的原有园林绿地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共融;“引绿”指的是将片区周边山体、水体等绿地通过道路绿化等形式引入片区内,不仅能够形成借景,还能够将整个片区融入到济南绿色网络系统之中;“还绿”指的是将被居民私人占用或经过长时间无人管理而导致荒废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修建成公共开放空间。 从营造美丽舒适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片区景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增加公众参与度、认可度与归属感。通过街头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反馈,认真分析与研究,探索更加舒适宜居的景观设计。还应在片区公共绿色开放空间中增添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保证居民较好的园林游赏体验感、使用舒适度与日常生活便捷性,还能够保证后期管理与养护的便捷与高效。不仅如此,具备交往功能的公共空间有利于激发社区活力、培育社区归属感。充分利用老旧小区的楼间、走廊等开放空间设置休憩活动设施,丰富公共空间的活动功能。 从提高片区整体文化活力的角度来看,文化是支撑片区户外景观内涵的重要内容,只有以文化为纽带搭建的片区园林系统,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通过对玉函山文化、兴济河文化的具象提取,如修建雕塑小品、设计原创基础设施样式等;另一方面,利用片区内的园林场地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园艺活动、科普教育、健康慢跑、社区志愿等,增强片区居民凝聚力,激发社区景观的文化活力。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