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综合服务区新建(整治)方案设计
作品编号:ILIA-S-WORL13156
主创姓名:凌俊 潘沈佳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旅游区规划
项目名称: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综合服务区新建(整治)方案设计
院校名称: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林冬庞
设计时间:2024-06-19
项目地点:山东
项目规模:123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旅游区规划
1全局鸟瞰图
本设计是选题为“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综合服务区新建(整治设计)”。在城市形态上,修复城市建筑和街巷肌理,还原街市空间,用传统空间关系营造新型社交空间。在区域定位上,在确定朝阳街历史城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基础上,明确其周边地块发展方向为融合传统要素的、主客一体的、多功能并行的新城区。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选题为“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综合服务区新建(整治设计)”。在城市形态上,修复城市建筑和街巷肌理,还原街市空间,用传统空间关系营造新型社交空间。在区域定位上,在确定朝阳街历史城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基础上,明确其周边地块发展方向为融合传统要素的、主客一体的、多功能并行的新城区。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在公共空间上,对广场和街道空间进行规划,控制建筑形态、尺度与街道天际轮廓,分析与设计空间景观序列,并规划合理的开放空间数量,使得城市空间疏密有致。在交通组织上,完善人车交通体系,提各个地块和内部建筑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布置交通节点、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上停车区域,并设置相关地下商业街等。探究传统空间的优秀遗存,润色新型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建筑设计上,延续坡屋顶与平屋顶结合,设置各类下沉空间与院落空间,意在给当今社会的人们流出更多的社交可能性,提高城市的亲和力与包容度,同时考虑主客一体的关系,尊重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多种需求,增加更贴近生活的功能型建筑。
2前期分析与方案生成
1.修复街巷结构。重新分配人车流线,修复历史重要道路,提高各地块和海岸的可达性;根据地块功能,设置不同功能导向的主要街道,设置三四级街巷,并以建筑功能来反向提高其利用率,相辅相成。2.建筑肌理修复。优化混乱的建筑尺度,明确城市建筑与道路肌理划分,减少大量消极空地,明确地块边界,增加建筑密度,减少空间资源浪费,增加开放空间与广场,使得整体疏密有致。
3城市设计
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在公共空间上,对广场和街道空间进行规划,控制建筑形态、尺度与街道天际轮廓,分析与设计空间景观序列,并规划合理的开放空间数量,使得城市空间疏密有致。在交通组织上,完善人车交通体系,提各个地块和内部建筑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布置交通节点、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上停车区域,并设置相关地下商业街等。探究传统空间的优秀遗存,润色新型城市的各个角落。
4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上,延续坡屋顶与平屋顶结合,设置各类下沉空间与院落空间,意在给当今社会的人们流出更多的社交可能性,提高城市的亲和力与包容度,同时考虑主客一体的关系,尊重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多种需求,增加更贴近生活的功能型建筑。
设计感悟
1.整合修复街巷脉络肌理,调整建筑密度与空间关系;2.提取典型平面,将空间语言转译到新城建筑形态和室内空间上;3.重新梳理交通系统,减轻城市交通压力;4.植入开放空间与广场系统,增进城市社交容纳能力;5.进行建筑策划,提高场所为居民和游客服务的兼容性。
设计亮点
1.修复街巷结构。重新分配人车流线,修复历史重要道路,提高各地块和海岸的可达性;根据地块功能,设置不同功能导向的主要街道,设置三四级街巷,并以建筑功能来反向提高其利用率,相辅相成。2.建筑肌理修复。优化混乱的建筑尺度,明确城市建筑与道路肌理划分,减少大量消极空地,明确地块边界,增加建筑密度,减少空间资源浪费,增加开放空间与广场,使得整体疏密有致。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