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滩乡村会客厅与振兴学院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3/13 10:41

浏览量

52
作品编号:ILIA-P-WORL13086
主创姓名:李明初、舒显胜、唐玉磊
设计成员:王俊堡、李江楠、苗泽伟、唐光明、秦东旭、张誉瀚、蔡晓燕
申报类别:工程实例 - 建筑设计 - 旅游休闲建筑
项目名称:方滩乡村会客厅与振兴学院
设计单位:南方农道(成都)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张湾区方滩乡人民政府
项目状态:设计类
项目类别:工程实例-建筑设计-旅游休闲建筑

设计说明

10.jpg

方滩乡村会客厅与振兴学院以“绿色智造·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融合数字化技术与生态智慧,打造城乡协同发展的创新样本。

12.jpg

会客厅屋顶创新采用混凝土参数化设计与特殊小青瓦固定工艺,攻克传统木构难题,确保结构稳固与材料循环利用。

7.jpg

绿化设计选用本地植物构建生态群落,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与自然山体的无缝融合,建筑如剪影般嵌入山势,减少对环境的干预。

14.jpg

图片1.png

同时,e游数字化平台将乡村治理措施科技化、可视化,形成“人人参与”的智慧管理模式,推动乡村资源与市场的高效对接。

2.jpg

在“和谐共生”层面,项目构建了村民、创客与城市居民的多维互动生态。乡村振兴学院通过村民入股分红机制和创客孵化平台,激发内生动力,形成“项目惠人人”的共享经济模式。

15.jpg

会客厅则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通过研学、茶艺、文创展示等多元业态,吸引市民下乡体验,带动村民开办乡厨、乡宿,实现“在家增收”。

4.jpg

建筑空间兼顾功能性与人文关怀,创客基地为本土人才提供创业沃土。

9.jpg

会客厅则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放空的自然场域,促进城乡资源流动与文化共融。

  

  设计感悟

6.jpg

在方滩项目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绿色智造”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乡土智慧的尊重与传承。

13.jpg

通过轻量化改造、参数化设计与本土材料创新,我们让建筑成为自然与人文的载体,而非环境的负担。

5.jpg

8.jpg

而“和谐共生”的核心在于以人为纽带,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无论是村民入股的分红机制,还是城乡互动的多元场景,都让设计超越了物理空间,成为社会关系的催化剂。

3.jpg

面对屋顶构造、数字化运营等挑战,团队以创新技术破局,用智慧化手段赋能传统乡村,最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jpg

未来,我们期待这种“低成本小业态、高包容共发展”的模式,能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的样板,让绿色与智慧成为乡村振兴的永恒底色,让城乡在共生中焕发新生。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