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护羽,湾景共生--基于深圳超级城市背景下的河湾候鸟迁徙廊道重塑

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30 13:58

浏览量

2218
作品编号:ILIA-S-202412852
主创姓名:高心瑜
设计成员:朱学芊、岳春燕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恢复性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红林护羽,湾景共生--基于深圳超级城市背景下的河湾候鸟迁徙廊道重塑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王夕倩
设计时间:2024-08-20
项目地点: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项目规模:40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恢复性景观设计

项目鸟瞰图

对主要迁徙候鸟种类、迁徙栖息地等进行分析以及鸟瞰效果图

设计说明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一个高度密集的超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有一点就是海平面上升,深圳的自然环境和河湾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玉力,尤其是对河湾区域候鸟迁徙廊道的破坏尤为严重。深圳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停留和栖息但是城市发展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对候鸟的迁徙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深圳湾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站点,具有重要的生态和保护价值。深圳湾湿地包括深圳湾海域和福田红树林湿地,这些区域为大量候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深圳湾为大量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而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红树林的保育问题,还有一个是候鸟生境的提升,从这两个问题的改善来做整个项目。 我们按照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概念--提出策略--影响与愿景的逻辑顺序完成本设计项目,从改善候鸟栖息地、应对城市危机的储备、降低人为干扰三个角度入手,希望实现加强红树林和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和繁殖升级,使候鸟有更舒适的迁徙环境。

候鸟迁徙图、历史变迁图、场地内部现状图、策略图

通过深圳湾与候鸟路线关系的研究,追溯场地历史变迁,对原场地内部现状及功能分区的充分了解,提出规划设计逻辑顺序。

场地平面图及分析图

通过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洪水泛滥范围的预测、淹没度、泥沙堆积、流水朝向等分析,画出场地平面图,提出多种适宜鸟类的生境营造策略。

提高鸟类生境策略图及效果预期

通过规划设计,做出鸟类生境的重要局部策略,并对未来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鸟类生境的效果进行预期。

设计感悟

该项目我组成员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政策、现有论文数据为支撑,来讨论方案,既有对场地的规划设计,亦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和探索,并且充分尊重自然、场地现状。我们的项目在真诚、踏实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具有一定前瞻性。

设计亮点

本项目严格按照设计顺序,通过场地现状、gis和论文数据支撑,预测海平面未来上升情况,提出部分多种适宜鸟类的生境营造策略、提高鸟类生境的重要局部策略,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改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最后做出符合出发点的效果预期,完成逻辑闭环。我们组的设计,思路清晰,数据来源严格严谨,提出的设计方案反复推敲,从改善候鸟栖息地、应对城市危机的储备、降低人为干扰三个角度入手,提出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前瞻性。
登录后发布评论
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