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奖组委会
2024/08/30 12:19浏览量
180重点阐述
在宏观层面,距村口附近的闲置窑洞建筑和大面积空地主要用做场地教育活动空间的核心设计区,且该地方便到达且使用率较高,融入自然教育理念,生活服务性活动为辅设计。总体上以教学活动区、服务活动区、拓展活动区,自然探索区四个板块贯穿连接整个村落与村民生活居住聚集区。在教学活动、服务活动、拓展活动,自然探索这四个活动区域的板块上共设计了13个功能节点,本着安全性与趣味性、因地制宜与低成本原则、人文性与教育性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尊重地域文化,结合本土地域文化以及特色产业进行设计。
设计说明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目前,七墩村传统窑洞民居院落大多处于闲置荒废状态,人口流失严重,当地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无法延续,如剪纸,窑洞建筑,晋剧戏曲表演等。本设计 对乡村户外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和传统窑洞民居适当改造合理利用,优化乡村教育环境、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使村落焕发新活力。在乡村教育环境优化设计中将窑洞文化融入乡村设计之中,为儿童提供农业认知、自然学习、文化交流与素质拓展的特色乡村自然教育环境,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 考虑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展示以及窑洞形象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宣传七墩村窑洞的文化价值,提升当地窑洞建筑的文化内涵。
室内设计效果图
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室内空间中使用了温馨而有治愈性色彩的搭配,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的作用。室内造型延续窑洞弧形线条特点,避免出现尖锐造型,低龄儿童的教室设计上减少留守儿童行为上受到伤害,保证留守儿童行为安全。借助晋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对山西剪纸,面塑,刺绣等文化加以普及,儿童与村内人员参与制作,售卖一体化,形成地方特色。暖心阅读室以村民服务中心为依托,提供儿童阅读空间,阅读室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独立阅读、积极学习的好习惯,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亲情沟通室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在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留守儿童在心理更多表达对父母的想念,并以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设计。
室外场景设计效果图
利用窑洞外的大面积空地设置教学户外活动空间。并且将其按年龄划分为低龄儿童(3-6岁)和学龄段儿童(6-12岁)区域,对其进行多方面教育活动设置以促进全面发展。乡村教育在开启乡村少年儿童知识世界同时,扩大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融合,引导乡村孩子理解乡村世界。种植果蔬、喂养家畜、放养牛羊、田地农作等是乡村中常见场景,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科普教育,提供活动空间让乡村儿童在玩中学习,促进儿童智育、劳育的发展。儿童在教学活动基础之上,利用乡村中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加多样的活动行为缓解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户外探索活动空间包含林下探索、地景感知体验、草垛迷宫等活动,以增加儿童对场地的归属感。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