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更新模式探究——多元主体共建·新村村更新设计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50
主创姓名:刘紫璇 曾媛卿 王瑾瑄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项目名称: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更新模式探究——多元主体共建·新村村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朴玉顺
设计时间:2024-08-28
项目地点:盘锦市新村村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总平面图、整体设计策略、区位分析
设计说明
新村村不同于其他传统村落,它是在“新农村”科技创新农业政策规划发展下招户新建的。目前村内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空间功能属性单一,场地生态适应性有限,各方面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次设计以“多元主体共创”为核心理念,旨在突破传统的“村—企”二元发展模式,构建一个面向更广泛人群的共生型乡村。策略方面主要通过产业及其空间优化以及公共空间改造两大方面,进行新村村更新设计。通过本次设计旨在激发乡村活力,进行“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更新模式探究。
设计背景分析 现状产业分析 现状空间分析 问题总结
大型空间改造 韧性空间打造 产业设计鸟瞰
产业优化策略 小型空间改造
设计感悟
新村村正如其名,新是其的主要特点,它与有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不同,它更加地开放,更愿意拥抱现代科技。如今的资本下乡便正是其进行改造的良好契机。本次设计抓住了这一点对村内产业进行了统筹规划,对村内配套空间进行了更新改造。旨在激发新村的新活力,探究现村内多元主体的平衡模式。
设计亮点
目前村内支柱产业为农业与旅游业,但整体发展效率低,且受疫情影响较大。针对村内的产业的问题,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以下三点策略。
策略一:云种植——果蔬采摘。依托下乡资本和新村特色碱地柿子,运营果蔬采摘相关活动。引入互联网以及新型农业技术,进行云种植,打造新村品牌。设计利用现状场地设施进行配套空间设计。
策略二:稻蟹混养——文化旅游。依托村政府和新村特色大米,完善现有的稻蟹混养模式,优化改造稻田旅游设施。主要是对影响原有稻田机械作用的栈道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设施加入了休憩、观赏等功能,栈道的改造还提供了多尺寸的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此外,清楚地划分了稻蟹混养的各类空间区域。
策略三:种苗培育——农民培养。依托现有科技小院和实验基地,进行新品种种苗培育,将新村改造成培养新型农民的摇篮。改造并设计科技民俗、实验展示田以及科研小院。融产学研于一体。
针对目前场地韧性不足进行改造,主要调整改造了村内水系。打造以村内水系景观、灌溉展示区、灌溉生产区为核心的弹性空间,缓解村内洪涝问题。
村内主体人群发生变化后,原本单一属性的空间与多元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了矛盾。针对场地空间活力不足、功能不够、设施不够齐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
大型公共空间为村政府综合空间和村口空间改造,村政府综合空间改造集中活动空间同时设计集体活动建筑。村口空间改造进行人车分流考虑,设计集中活动空间。此外,村内还对针灸式分布的荒地荒屋进行打通串联设计,设计有自然生态小院、集体文化小院、活动庭荫小院以及展播舞台小院。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