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重整·焕活新生——公共空间体系化视角下的青岛湾开放街区设计
 31/10000 实时翻译 31/10000实时翻译破碎重组与复兴:从公共空间系统化角度看青岛湾开放街区的设计  划译 Broken Reorganiz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Design of Qingdao Bay Open Blo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ace Systematization

主创设计:吴晓莉 陈昱廷

设计成员:刘岩 彭钰婷

指导老师:郭海 姚轶峰

作品编号:ILIA-S-20241291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旅景观 - 全域旅游

0
热度:62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破碎重整·焕活新生——公共空间体系化视角下的青岛湾开放街区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郭海 姚轶峰

主创姓名:吴晓莉 陈昱廷

成员姓名:刘岩 彭钰婷

设计时间:2024-06-18

项目地点:山东青岛

项目规模:约4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旅景观-全域旅游

效果图

本图主要分析了效果图等内容,对作品的规划设计进行展示

设计说明

本设计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南区的青岛湾区域,该地不仅是核心旅游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面对新旧建筑风格差异、历史街区发展受限、公共交通不便、绿地覆盖率低及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设计团队提出了“破界”与“重塑”双轨策略,旨在创造一个融合历史与现代活力的空间。
“破界”策略旨在打破海岸线与城市腹地的物理边界,通过重新规划沿海地块的公共与景观空间,激活内部动态能量并向内陆延伸,释放更多公共空间,增强空间连通性和开放度。
“重塑”策略注重提升用户体验,特别是游客。利用“破界”获得的新公共空间,按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布置,创建人性化步行路径和公共活动场所。
此外,设计中采用现代化手法实现新旧建筑和谐共存,完善交通接驳系统,并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青岛湾区域将转型为一个充满活力,兼具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地方,成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家园。

前期分析与平面图

针对现状调研状况,综合分析出现状交通、景观、公共空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破碎与重整的设计思路,为青岛湾地区的城市更新提升提供规划思路。

规划分析与设计策略

基于公共空间体系化视角对公共空间体系等进行分析;对规划的部分节点进行了细节剖析

重点阐述

分析了景观具体设计和节点的建筑空间等设计内容,同时对针对性节点设计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设计感悟

本项目通过“破界”与“重塑”策略,有效解决了青岛湾地区新旧建筑融合、公共空间缺乏及交通不便等问题,提升了区域活力与居民生活质量。创新性地利用零散空间打造口袋公园,不仅增强了历史街区的吸引力,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实现了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的和谐统一。

设计亮点

本设计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青岛湾区域,这里不仅是青岛市的核心旅游区,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对青岛湾地区新旧建筑风格差异显著、历史街区发展受限、公共交通不便、绿地覆盖率不足及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等诸多问题,本设计团队提出了“破界”与“重塑”的双轨策略,旨在创造一个融合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综合性城市空间。
   “破界”策略着眼于打破海岸线与城市腹地之间的物理边界,通过对沿海地块公共空间与景观空间的重新梳理,激活场地内部的动态能量,使其向内陆区域自然延伸,使更多公共空间得以释放,增强城市空间的连通性和开放度。
“重塑”则着重于提升使用者,特别是游客的体验。通过“破界”所获得的新公共空间,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分级布置,创建更加人性化的步行路径与公共活动场所。
   针对青岛湾区域现存的其他问题,设计中亦采取了相应措施,如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实现新旧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完善接驳系统以及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等等。
通过上述策略的改造应用,青岛湾区域将逐步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都市气息的理想之地,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与宜居家园。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