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鸭鸣 稻浪轻吟
Green Pastures Quack, Rice Swells Whisper

主创设计:陈宇

设计成员:王正午 张逸群 李泽荣 曾颖然

指导老师:李相逸 况达

作品编号:ILIA-S-20241284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0
热度:44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绿野鸭鸣 稻浪轻吟

院校名称: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李相逸 况达

主创姓名:陈宇

成员姓名:王正午 张逸群 李泽荣 曾颖然

设计时间:2024-08-30

项目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

项目规模:6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现状总结

此页为现状总结,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粗放发展模式的影响下,现存主要问题为:1)生态空间遭遇洪涝、淤泥阻塞和土壤板结;2)生产效率低下,村民文化认同感减弱;3)生活空间活力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设计提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的更新策略。
将以上问题归纳为稻源·阻;稻香·滞;稻韵·藏;三点,随后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的路径。

设计说明

中山南朗崖口村位于珠江口西三角洲平原,毗邻珠海,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是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该村获得“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等多项荣誉,并以其独特的“大集体”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粗放发展模式对村庄造成了多重影响。生态空间遭遇洪涝、淤泥阻塞和土壤板结,生产效率低下,村民文化认同感减弱,生活空间活力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设计提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的更新策略。
生态策略:通过清理淤泥、塑造生态边坡和引入生物能源发电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自循环。引入“鱼鸭共作”模式,增强稻田的生态韧性。
生产策略:发展“稻鸭鱼”全生产周期的生态循环模式,结合智慧农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生活与文化策略:通过疏通村落肌理,营造特色节点,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村庄整体活力。
本设计旨在维持崖口村的“自然生、农香溢、淳朴气”,通过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全面提升,实现生态可持续、产业增值和文化传承的多重目标,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设计策略

此页主要基于现状问题总结,进行具体的策略构建。
1)稻源·疏:通过清理淤泥、塑造生态边坡和生物能源发电技术等,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自循环。并引入“稻鸭鱼共作”模式,增强农田生态韧性。
2)稻香·飘:发展“稻鸭鱼”全生产周期的生态循环模式,结合智慧农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3)稻韵·展:通过疏通村落肌理,营造特色节点,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村庄整体活力。

规划设计

此页为依据设计策略进行的乡村规划设计,通过结构重塑、机制创新和交通梳理等基础规划设计,为乡村建立良好的“稻鸭鱼共作”基底。并从稻香(田园动线)、稻韵(历史文化动线)、稻居(生活动线)三方面展开深入设计,以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吸引外来游客,创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态。

专项设计

此页为针对“稻鸭鱼共作”模式的具体流程展开专项设计。包括前期的生态基础梳理,水源疏通等方面;后期的鱼、鸭苗选种、具体生产周期设计等方面。并为当地农民制作了完备的科普手册。并展现了“稻鸭鱼共作”模式落实后的效果。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稻香文化为核心,通过系统性规划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实现了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多重共赢。设计中融入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保育理念,注重空间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与社区互动的提升。项目在生态修复、景观美学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创新性实践,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

设计亮点

在产业升级方面,项目提出了从稻米种植到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策略,并通过引入农事体验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和居民收入水平。
生态修复与水系治理方面,设计团队通过优化水流路径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水资源利用空间。在多元功能空间设计中,项目融合了农田、文化活动场地和休闲空间,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与文化活动的多重需求,增强了村庄的整体活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