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摇曳长安城——空间叙事视角下的智慧街景演绎再生
Bamboo shadow swaying Chang'an City: the interpret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mart street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narrative

主创设计:王心雅

设计成员:李佳宁 罗清丹

指导老师:张鸽娟 何泉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5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0
热度:47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竹影摇曳长安城——空间叙事视角下的智慧街景演绎再生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张鸽娟 何泉

主创姓名:王心雅

成员姓名:李佳宁 罗清丹

设计时间:2024-03-01

项目地点:西安市碑林区

项目规模:南北长417米,宽13.5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鸟瞰图+问题分析

竹芭市街道存在传统文脉缺失的核心问题,场地内历史文化遗产未能完整保留,商铺的竹具产品也没有充分展示,建筑丧失传统风貌,虽然竹笆市处于西安老城区内,但街道内关于历史文化的应用内容并没有显露出来。

设计说明

设计旨在深度挖掘西安市碑林区竹芭市街道的独特魅力与面临的挑战,通过调研街道的区位交通、深厚历史文脉以及多元人群需求,精准地总结了街道内部存在的三大核心困境:传统文化的逐渐流失、权属管理的混乱现状以及空间需求的复杂多样。针对这些核心问题,从空间叙事理论与智慧技术的融合视角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大策略。首先,致力于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再现竹市的独特氛围,让历史文脉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其次,合理规划街道布局,活化边界空间,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再者,通过复合空间功能的策略,激活街道情景,打造多元化、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后,推动街道的智慧共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街道管理水平,同时展望竹市街道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通过这一系列设计策略的实施,竹芭市街道将焕发新生,不仅守护着老西安人的珍贵记忆,更引领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展现了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我们期待这一设计能够为竹芭市街道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使其成为西安市的一张新名片,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感受其独特的韵味与活力

问题分析+设计策略+设计愿景

竹芭市街道存在街道权属混乱问题,街道规划混乱,人车混行无序道路空间单一,缺乏基础设施。同时街道空间需求复杂,空间人群类型多样,业态混合,但是周边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设计旨在通过延续传统文化,合理规划街道,复合空间功能,街道智慧共融四大设计策略,让竹芭市街道焕发新生。


平面图+设计策略

在文化传承方面,设计通过提炼竹子元素,统一建筑立面,加入文化装置,串联记忆节点,街道植物造景来延续传统文化,再现竹市氛围。在街道规划方面,通过归还步行活动空间,提升空间可活动性,柔化街道空间边界,加强空间串联互动完善附属功能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设计策略+效果图

在空间功能方面,通过打造丰富的生活场景,商贸场景和文化场景,复合空间功能,激活街道情景。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街道设计管理水平,推动街道的智慧交通、智慧居住和智慧文娱共融,同时展望竹市街道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设计感悟

本设计深度挖掘了竹芭市街道的独特魅力与挑战,精准识别并应对了街道面临的核心困境。设计创新性地融合了空间叙事理论与智慧技术,提出了四大针对性策略,旨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创造宜居环境,并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将为竹芭市街道带来实质性改变,有望成为西安市的新名片。

设计亮点

本设计方案的亮点在于其深度融合了空间叙事理论与智慧技术,针对竹芭市街道面临的传统文化流失、权属管理混乱及空间需求复杂等核心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大策略。设计不仅致力于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还通过合理规划街道布局、活化边界空间、复合空间功能等策略,打造多元化、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提升街道管理水平,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