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水泽境——重庆广阳湾水治理园区设计
Circular Waterscape: Water Management Park Design in Guangyang Bay, Chongqing

主创设计:王纯希

设计成员:代铭扬 蒋沅原

指导老师:赵一舟 杨静黎

作品编号:ILIA-S-20241272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18
热度:51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环水泽境——重庆广阳湾水治理园区设计

院校名称: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一舟 杨静黎

主创姓名:王纯希

成员姓名:代铭扬 蒋沅原

设计时间:2024-08-18

项目地点:重庆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

▲“环水泽境”水治理园区全景鸟瞰图

环水泽境——一个以水循环为核心,探索生命永恒的设计理念。本设计以“环水泽境”为主题,以水生态治理为核心,探索水处理系统与园区景观的和谐共生,将生态修复的理念融入城市脉络,重新定义了水与城市的关系。这里,每一滴水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演绎着自然的永恒轮回。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重庆南岸区广阳湾,设计以“环水泽境”为主题,以水生态治理为核心,探索水处理系统与园区景观的和谐共生。整体设计以“水”的四种生态湿地与“水塔”为原型来源,以“源头活水·水厂基地”为起点,通过“潜流洄溯·潜流湿地”、“潭池清澄·坑塘湿地”、“阶水涟落·梯级水塘”、“绿岛沁江·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组合循环形成“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探索城市废水转化为再生水的治理过程及其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重塑城市生态肌理,以水的生态循环诠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永续。

▲水塔原型演绎

以水塔为原型进行演绎,通过高度和形态的变化,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序列,既强化了视觉上的引导性,又提升了空间的节奏感,使水塔不仅作为功能性设施存在,更成为景观的标志性元素。

▲水治理生态步骤,湿地组合循环

通过“潜流洄溯·潜流湿地”、“潭池清澄·坑塘洼地”、“阶水涟落·梯级水塘”、“绿岛沁江·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组合循环,形成“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实现了从城市废水到再生水的高效转化。

▲“环水泽境”节点展示及剖面图

整体设计以“水”的四种生态湿地与“水塔”为原型来源,以“源头活水·水厂基地”为起点,探索城市废水转化为再生水的治理过程及其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重塑城市生态肌理,以水的生态循环诠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永续。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环水泽境”为主题,围绕水生态治理,通过水处理系统与景观的有机结合,构建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实现了城市废水向再生水的高效转化。引入水塔原型,创造独特的景观序列,成功将功能性与美学价值融合,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示范,在生态化、景观化、可持续化方面的探索,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典范。

设计亮点

其一,创新性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
  项目通过“源、洄、澄、涟、沁”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将废水转化为再生水,实现了从源头活水到湿地净化的完整生态循环,创新性地提升了水质和生态环境。
其二,多样化的生态湿地组合。
  采用潜流湿地、坑塘湿地、梯级水塘和湿地岛链四种湿地类型,通过组合循环实现水体的分级处理和净化,不仅功能高效,还提升了场地的生态多样性。
其三,水塔原型与景观序列的融合
  引入水塔原型设计,并将其与不同湿地景观节点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既增强了视觉上的引导性,又为场地增添了艺术性和标志性。
其四,生态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项目将水处理系统巧妙地融入园区景观中,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美学设计的统一,使场地不仅具有环境修复功能,还成为了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其五,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通过水的循环利用与生态修复,项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生态修复提供了可行性示范,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

专家评语

设计选题有创意,提出五环水生态净化系统,探索城市废水的转化与利用,同时借用水塔等主题元素进行演绎,创造除了新颖的景观视觉效果。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1

185****9100

美术学院的同学能把水治理项目说的这么明白,实属不易

2024-10-01 11:27:56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